第143部分 (第1/4页)

良姐姐自然不信这话,“桑六姑娘不说便罢,只是我奉劝一句,没有那么大的肚子,别盯那么大的饼。我瞧这地方适合官家千金的闺阁,称心惬意,小女儿家自得其乐,等着如意郎君来娶。桑六姑娘江湖快活了一回,也让咱们这些粗人开了回眼,见识了姑娘的本事,所以,还是给我道中人让开路吧。”

良姐姐一脚踏出帘外。

“官府闺阁都在江湖之中,天地多宽,江湖多大,良姐姐要是不明白,始终只能在浅滩挣扎。”

节南淡淡送客。

第352引 文心何心

碧云摇着舟撸,驶入南山楼前的湖湾时,眼睛睁得大大,哇了一声。

仙荷也是头一回来,即便见识广,仍不由赞叹,“一面山楼,一面水景,真是好风光。”

盛夏的晨风已暖,节南披着长衣却不觉得热,只在水亭和山廊之间寻找王泮林。

碧云一边叹一边奇,“这么大的地方怎么一个人也没有?”

仙荷上去为节南整理一下披衣,忧心忡忡看着她苍白的脸色,“六姑娘……”想说伤口还未愈合,实在不该出门。

节南却答碧云,“九公子极爱清静,只在这儿读个书睡个觉,多数时候在其他公子那里蹭吃蹭喝,借用他们的仆从,两全其美。”

碧云笑,“这倒省心。”

仙荷就没多嗦,横竖已经出来了,只要悉心照顾着,“咱们青杏居也没几个人,人少好,不出幺蛾子。”

然而节南知道仙荷想说什么,也回应,“因为良姐姐让我带话,而这条水路可以不经王家大门,一般人却走不得,所以亲自跑一趟。”

都是借口,她就想来问问这人究竟怎么想的。

碧云啊了一声,“有船过来了!”

节南看去,果然两只快鸥飞驰而来,鸥舟上各有五名穿着文衫戴着兔面的人。她立觉奇怪,心想王泮林怎么在自家后湖都放上兔帮人了,不怕有人摸上王家的大门么?

快鸥近前,船头那人一看清来的是节南,居然就认出她来,立刻抱拳,“帮主,公子不在。”

节南见那些兔面各有特色,看出是王泮林的手法,就道,“他人在哪儿?”

那名年轻人回道,“不知。我等轮流巡守南山楼湖面,已经几日不曾见过公子,不过丁大先生来交待过,让我们近来要特别小心船只靠近。”

“自何时起不曾见过九公子?”节南问。

“那晚帮主与公子一同乘船出湖,就再没见过公子。”年轻人答。

节南心生诧异,想了想,“丁大先生又在哪儿?”

年轻人道,“应该在文心阁。”

节南抬眼一笑,“我要去文心阁,你找个人给我带路吧。”

她不问就知,这些都是文心阁的年轻先生们,而兔帮一直以来多靠这些人扬名立威,不过她现在有一种很怪异的感觉文心阁和兔帮微妙切换中。

年轻人自告奋勇,奉上一块名牌,“我给帮主带路。”

节南看那块牌子上写着“吉康”,“吉平是你什么人?”

“我们都是文心阁收养的孤儿,同属吉字辈,师从堇大,吉平是我大师兄。”吉康回头嘱咐众人小心巡守,就跳上了节南的小船,还摘下面具。

吉康约摸十七八岁,模样周正,但不是吉平那种方正脸,却带些文气,问碧云要摇橹也是彬彬有礼的,又同节南解释,“路有些远,还是我来得好。”

节南道,“多谢。”

吉康微显腼腆,“帮主不必客气,我也想趁这机会去探望大师兄。”

节南比吉平幸运,箭伤虽重,却不及心脉,除了留疤,多花些时日,总归能养好。但吉平心脉受损,大失血,昏迷至今尚未醒转。小柒说,她已经竭尽所能保住了吉平的命,能不能醒过来,却要看老天爷的意思。

“正好一道,希望吉平今日醒了。”节南中箭后三日昏昏沉沉,稍稍觉得有了精神,却让小柒禁足数日,今日方能出门。

江南水路四通八达,出了湖上了河,沿着内城的河再绕,就到了一片坊区。和高门大户风景别致的平芜坊不同,这儿静雅,白墙青瓦的小巷,铺着青石的窄街,商铺多打着书铺子墨铺子文房四宝的幡布,偶尔有一两家茶馆饭馆混在其中,也布置得简洁清爽。

吉康在前头领着,节南随之穿过到处飘着书香的街道,来到一座素沉的铁钉大门前。

门前有两座大石狮,狮座下皆刻“御”字,狮头上方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