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 (第1/4页)

音。

“这是从和善格格府上的厨房传出来的做法,免的冬天吃凉的冷的胃寒。”小贩一边看着香蕉,一边向八阿哥唠叨道:“看爷您是贵人,家中必然少不了这个,回头觉得味道还成,可以吩咐厨房做些子……”

“你大冷天的卖这个,一日能得多少钱?”八阿哥问道。

小贩呵呵地笑了一下,说道:“不瞒爷,这一天啊,除去成本,生意好的话,能挣个几百文,差点儿的话,也能得几十文,真不错了……”

那真不错了。就算今冬粮价有些涨,这一日的买卖也能买一家人好几日的口粮了……

八阿哥抿了一下唇,又道:“你们也是从和善格格的铺子里进的货吧?听说这种东西在南边到处都是……格格运回几大船,总共也没有花多少……你们?”

小贩抬头看了八阿哥一眼,道:“这位贵人您是问咱们是怎么想格格的?是不是觉得格格一边说慈善一边自己赚钱,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心中会想岔了?嘿……”

小贩乐了一下,笑道:“格格能赚钱、会赚钱,那是格格有能力,而且她从不赚黑心钱。要说慈善,夏天工坊里免费发放的捐赠名册上,咱们格格捐的那些,一共可是拍卖了上百万两呢,有多少贵人老爷比的上的!”

“再说这香蕉,它们一直都在南洋,怎么没有见那位贵商大老爷们往北运?这些年,就格格看见了,运回来了,又肯将吃法交给咱们,让咱们这些人冬天也能赚些了活命钱!反正啊,咱们老百姓心中亮堂着呢,谁是真好,谁是假善,分的清!”

说着他捞起香蕉,用一点白纸裹了竹签尾端,笑容满面地递给八阿哥,道:“成了!又热乎又香甜的,保管您喜欢!”

八阿哥就那么当街轻轻咬了一口,然后从荷包中摸出一丁儿碎银子,大约有两钱的样子,给了小贩,道:“给我多炸几根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正如小贩所说,香蕉这种水果,在他们贵人眼中,算不上是稀罕物,他们的门人什么的,去南边转一圈,一般都会带些回来。但谁也没有想过,运上几船几船的回来,让老百姓们也能尝尝鲜。

为何?

有见识的大商人们看不上这样一点儿薄利——从广州那边,随便什么生意也比这个赚的要多;小商人们没有办法大规模地将它们从南边远远地运回来……

听说走得是海路。

一共才走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抵达了天津港。然后分车运到了京城各处。这样算起来,这里面的利润并不小……

八阿哥慢慢咀嚼着炸香蕉,缓缓地走在街上,任冷风渐渐将其热气吹散。

看着街边上有小女孩儿抱着布偶高兴地玩耍,看见那有小书摊上,那一系列的画册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他依然不明白,那不过是一个闺阁小姑娘,或许有圣眷,或许画画的真好,她怎会在一夜之间于朝堂上有了这样重要的分量?

她只不过是一个小姑娘。将来也不过是一个女人而已。

他更不明白的是,这样一个“哗众取宠”的女人,为何能得到一片赞誉之声?

这是在大清朝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件。甚至往前,在大明朝的历史上也不曾有过的事件。甚至再往前,就在大元朝大宋朝也不曾有过的事件……

女人而已。

不明白。

有喜庆喧嚣的唢呐渐行渐近,一台台箱笼上缠裹了火红的红绸,伴随着一阵阵的鞭炮声,绕过路口,向前走过来。

“是哪家的女儿?这是一百二十抬吧?”有路人问身旁的大婶。

大婶闻言十分诧异,扬眉道:“你不知道?才从外地儿回来吧?这是董鄂家的女儿,就是和善格格的姐姐,她被指给了十六阿哥做嫡福晋!哦,对了,十六阿哥现在时庄亲王世子了……”

“哦,你这一说,我知道了……啧啧,这真排场啊……”

“可不是……瞧瞧,那陪嫁的庄子……咦?真有啊?”

“你说什么呢?”

“看到那银盘上的一把香蕉没有?那代表了和善格格给添的妆,一个在南洋的香蕉园!我之前只听说有这么个传言,没想到还真有……”

“是挺稀奇的。不过,我还是觉得那副画,看见没有,就在第三排,两人抬的画儿,瞧人家画得,又有喜帕又有石榴的,多喜庆!”

“多子多福嘛……”

原来是十六弟明日成婚,此时董鄂家送嫁妆来了……八阿哥驻足,看着送妆的队伍缓缓走远,听见身边的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