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当然,王珂也没有奢望,他能帮助李二同志象后来的成吉思汗一样,带着兵打到欧洲的多瑙河边去。他知道,以唐朝的兵士,还不可能出现以后的蒙古骑兵那样彪悍的战斗力,他只是希望能把现在大唐帝国周边的这些个小国,都纳入大唐帝国的版图。

不过,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他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把那个在后世,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让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所谓的天照大神的子孙们都给灭掉。把那个从来都是仰我中华鼻息过日子的棒子国的人们,都变成大唐帝国的奴隶,让他们还敢跑到我中华大地上来学走一点东西,就恬着脸说是他们的祖宗发明创造的。

李二同志的脸色在不断的变化,群臣的心也随之忽上忽下,没有一刻的平静。

好不容易,听到李二同志开了口:“大家都议议吧。这个事不是小事,朕希望众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来。”

李二同志这话明显的是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这使文官们有一些失望,而武官们却感到了一丝希望。虽说李二同志没有明确地同意,但也能看出,他对这个提议并不反对。

武官们相信,以王珂的口才,是能够让李二同志同意的。

武官这边全看着王珂,都指望他站出来说话,谁知道王珂却稳如泰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李靖悄悄移到王珂身前,低声问道:“贤侄,你怎么不站出去说话呀?”

王珂笑笑说道:“伯父,你别着急,让小侄听听他们都说什么,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呀。”

李靖向着王珂一竖拇指说道:“还是你小子沉得住气。是个将才,以后军队交给你,我们也放心了!”

王珂忙小声谦虚道:“伯父可别这么说,小侄也不过是不知道他们要说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应付罢了。伯父别把小侄抬这么高,摔下来可疼得厉害。”

两人相视一笑,静静地站在原地,望着文官那边,看他们都要说出什么来。

而此刻的文官们,正凑在一起,商议着该如何对李二同志陈述他们的意见。

李二同志见两个阵容都没有人站出来,不觉问道:“怎么没人说呢?朕说了,有什么就说出来,就是说错了也没有关系,众卿只管说就是了。”

王珂看见房玄龄向他们军方这边看了看,他的心里没来由地紧了一下,他知道,这个足智多谋的人,一旦站出来说话,那将是自己这方很难驳得倒的。毕竟这边的老杀才们,打仗都是一把好手,整起人来也不比谁差,可是要说摆事实,讲道理,就没几个人能成了。

可是怕什么,就来什么,果然就是这个房大人站了出来,李靖可能也想到了这点,向王珂望过来,眼里也是一片担心的神情。

却见房玄龄想李二同志拱手说道:“皇上,臣等以为,小王大人的这个提议不可谓不好,而是很好,称的上是高屋建瓴。只是。。。”

王珂一听这位房大人一开口就夸自己,知道没有好事,果然,这“不过”一出口,王珂就知道来了,当即凝神静听,看他要说出什么来,自己也好反驳。

只听到房玄龄说道:“不过,现在我朝刚对突厥用过兵,朝中钱粮不多,一连串的改革也正在进行。这些,臣想小王大人也是知道的。以我朝目前的形势,要立刻组建海军,是不是显得仓促了一些?所以,臣等认为,这组建海军一事,还是缓缓,待以后再说。”

房玄龄的一席话,是有理有节,听起来也是无懈可击。

可是他碰上的是王珂呀,王珂早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也找到了应对的说辞,当即站出来说道:“皇上,房大人说的很有道理,现在我朝的情况也和房大人说的不差分毫。不过。。。”

王珂也来了个“不过”,只是他没有直接接着往下说,而是转头对房玄龄说道:“如果小子说的话,哪里有得罪房大人的地方,还请房大人见谅。小子只是对事不对人,对房大人的为人,小子还是尊敬的,可是为了我大唐,小子也只能是直言了。”

房玄龄点点头说道:“小王大人尽管说就是了,房某还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

王珂对房玄龄一拱手,才接着刚才的话说道:“不过,房大人不是军人,只能从朝廷内部的安定考虑。可是对我们军人来说,或者说,我们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没有组建海军,只顾着内部的生产。就在这个时候,有敌来犯,那么该如何是好,生产不是一样无法完成。这样一来,不是两面不讨好,什么都耽搁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