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1/4页)

做生意还是开作坊,都必须得要本钱的,这本钱的大小也就决定了这规模的大小。很多人也因为没有本钱的关系,想自己做点什么却无能为力。”

王珂说到这里,偷眼看看李二同志,看见李二同志正因为自己在说事实、摆道理中不漏痕迹的对李二同志拍了一记马屁,而悠然自得呢,王珂知道自己就按这样的方式继续往下说,李二同志是不会打断自己的,反而会认为自己说的在理,对自己的机会是大有帮助。

王珂清清嗓子,以便李二同志能继续听自己讲:“自古以来,虽说都对商人有很强的鄙视,但因为商人能够赚钱养活一家人,在没有入仕的希望时,很多人还是愿意去从事这一行业。现在皇上鼓励各业并举,使得我大唐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使更多的人乐于从事除入仕、耕种以外的各种行业。但是由于本钱的原因,很多人都无法做大、做强,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大唐更快的向前发展。现在据臣所知,民间里有一些人,一天什么也不做,专门从事一件事,就是在有闲钱却不知道怎么用,和想借钱却没有地方筹集的人之间当掮客,为双方说和,自己也能从中获利。可是这样有个很不好的就是,一旦拿走钱的人做赔了,借钱出来的人就会血本无归,这掮客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根本不会有一丝的保障。”

王珂刚说到这里,李二同志就有些动容了,王珂所说的话都是那样的浅显易懂,李二同志一听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现在王珂说的虽说是李二同志从未听说过的,但从王珂的华丽,李二同志依然相信王珂说的是真的。

这个时候李二同志已经忘了这只是王珂的开幕词而已,着急的追问道:“小子,这不是让老百姓没法活吗?要是商人没有赔,他也可以说自己赔了,赖下这笔钱来不还呀。这些商人就是可恶!小子有什么办法可以惩处这些奸商吗?”

王珂没想到自己这样一说,倒把李二同志给引起了对与商人的憎恨,这可不是他的本来意图,他只是想通过这个案例,来告诉李二同志,这民间借贷是多么的不牢靠,给自己接下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做个铺垫,现在却被李二同志给听变了味道,实在是自己的一个失策了!

可是失误已经造成,王珂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弥补,别无他途了。

王珂向着李二同志说道:“皇上说的这种情况可能有,但不会多。毕竟这商人重利,但还是要讲信誉的,现在我大唐的户籍制度还是很完善的,要想卷款潜逃,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再说了,他除非是不想做这个行业了,不然这样做只能是得不偿失的。可是要想不做了,就靠这点钱财过完余生,估计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王珂这样说是有他的根据的,虽说自古商人重利,但这个时代的人还是相当的朴实,对与自家的声誉还是很看重的,王珂已经是几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所有他早已快消失殆尽的信心也开始苏醒,对这个时代的信任也一次次的增加了不少。

李二同志对王珂这一番解释也说不出哪里有问题,也只好姑且听之,信之了。

王珂吧所有铺垫都做好后,这个时候才开始进入正题:“皇上,臣现在想的是,这种无序的活动,朝廷应该严厉的禁止掉!但是,由于这都是在私下进行的,官府无法及时地进行反应。因此臣觉得,与其到处去找这些人进行打击,不如朝廷把这件事接手过来,由朝廷来做这件事,让这些人没有市场,自然就消失了。”

李二同志不明白王珂此话与今天自己要问的事有何联系,他想不明白,这事怎么能和自己出资不多,却能把天下之资为自己所用。

还不等他开口问话,王珂已经开始说了:“皇上,臣要说的就是,由朝廷出面,成立一个银行,让家有闲钱的人都把暂时不用的钱放到这里面来,虽说一人不多,可是聚沙成塔,只要人一多起来,这钱也就自然多起来了,朝廷在开支方面也就有了底气,不会再如同现在一般的拮据了。”

李二同志倒是感觉王珂这法不错,可是他想不明白,老百姓怎么会自愿把钱送进来,李二同志也不迟疑,直接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王珂。

王珂微微一笑说道:“皇上,这个没有问题,他们在民间借贷也不过是为利,只要这银行定下一个规矩,随时存进来随时要取走的,只能得到最低的利息;而定期存入,到一定时间才能取出的,根据时间的长短,给出的利息也不同,时间越长,得到的利息越高。同样是得利,在民间借贷还有风险,而朝廷的银行却是以朝廷和皇上的信誉做担保,绝对比民间借贷要安全、可靠得多!这道理谁都明白,谁还会本末倒置,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