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慷圆摺!�

凌云点点头,他也不知自己为何,只要涉及到她们的问题,好像变傻了很多。于是他连忙将素心、千寻唤来。两人莫明其妙,但是想起日间也就释然,知道凌云是有要事相商。

雨汐将事情一五一十说了出来,两人听得冷汗直流。素心柳眉微皱,凝重道:“凌郎亲人不多,而凌郎武功如此高明,她断不会对凌郎下手;可是凌郎重情重义,她只有设法擒住姐妹中的一人,凌郎肯定束手就擒。可是再想想,我们姐妹的武功也不至于那么不济,所以不妨将亲人的范围扩大,比如,李伯伯、李伯母。”

一语惊醒梦中人,凌云和雨汐都只想到自己一家人,却忘记了李清照的双亲。而李恪非以钦差的身份,正在赶往大理的路上,如果杀手于路上劫持亦或是将李氏夫妇杀害,不但让凌云心神大乱,而且会导致大宋大举杀戳大理旧臣,如此一来,大理乱成一团,阴谋者趁火打劫,以自己防卫不善为名,光明正大的在赵佶面前进言,自己恐怕因此惹来杀身之祸。

这样一来,不但除去清正廉洁的李恪非,而且将自己赶离大理。如果阴谋者是朝庭大员,当然会设法让自己人来镇守大理,进而积兵养马,待时机成熟,一举攻入大宋……

想至此处,凌云将自己的想法说与三女,三女深感犹豫,觉得凌云的怀疑未尝没有道理,觉得除此之外,恐怕没有更好打击凌云之方式了。

千寻道:“也就是说,对方如果下手,肯定会在大理境内了?”

凌云点头道:“是的,不然也他们的行动也就失去意义了。千寻、雨汐、素心,‘独孤九剑’你练得如何了?”

素心道:“相比雨汐,我们稍略一筹;如果凌郎不是依着内功及古怪的武功相对,我有信心接下凌郎五百招。”

凌云眼神一亮,想不到她们进展如此之速,为她们高兴之余复又定下一计,悄悄吩咐一番。三女纷纷点头,自行准备。而凌云也离开了雨汐的香闺。

银月高悬,繁星闪烁,古木参天,野草漫道。

心中梗着的事情有所安排,凌云于庭院中默立良久。突然一阵悠扬悦耳的啸声仿佛从天际云端飘来。

凝神仔细倾听,那箫音奇妙之极,顿挫无常,而精采处却在音节没有一定的调子,似是随手挥来的即兴之作。却令人难以相信的浑融在空气中,音符与音符间的呼吸、乐句与乐句间的转折,透过箫音悠然的交待出来,纵有间断,怛听音亦只会有延锦不休、死而后已的缠绵感觉。其火侯造谙,碓已臻登烽造极的箫道化境。

随着萧音忽而高昂慷慨,忽而幽怨低□,高至无限,低转无穷,一时凌云竟都听得痴了,像着了魔般给萧音勾动了内心的情绪,首次感受到音乐比言谙更有动人的魅力。

箫音由若断欲续化为纠缠不休,但却转柔转细,虽亢盈于静得不闻呼吸的小楼每一寸的空间中,偏有来自无限远方的缥缈难测,而使人心述神醉的乐曲就若一连天籁在某个神秘孤独的天地间喃喃独行,勾起每个人深藏的痛苦与欢乐,涌起不堪回首的伤情,可咏可叹。

萧音再转,一种经极度内敛的热情透过明亮勺称的音符绽放开来,仿佛是少女相思情郎的轻声呢哝,又似深闺少妇思念远行丈夫的悲声啜泣,声声仿佛吹进他人心窝,仿佛轻柔地细诉着每一个人心内的故事,让人不由黯然神伤。顺着箫音循去,没走多久,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很大的湖,粼粼波光柔柔流动。

顺着箫声传来的方向望去,却见一艘木兰舟悄声无息的向他的方向飘来。船头一个青衣少女长发披肩,斜靠在木舟的栏干上,手中那近乎透明的紫玉箫凑近了淡青色的嘴唇,一缕妙音彷佛自天际传来。

兰舟渐临,在凌云如电的目光下,只见那少女双十年华,秀眉宛如新月,一双美目荡漾着婉约的神情,肌肤欺霜赛雪,将四周醉人美景俱都衬得毫无颜色。

凌云目光温柔地注视那灵秀少女,几乎忘却了身处何地,直到少女邀他上船,他才从梦境中惊醒过来,如落叶飘上兰舟,尴尬的笑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清荷,你不但武功高强,更精通音律,而我却不知,真让人愧之无地。”

李清荷明眸流转,美目含笑,荡漾着一丝调皮之色,抿嘴浅笑,梨窝隐现,贝齿灿然,分外撩人。她放下玉箫,缓缓偎入凌云怀里,幽怨道:“凌云,你一直将我当外人来看是吗?你有事也瞒着我。今日你心事重重,莫以为我是傻子。”

()

凌云尴尬一笑,回想自己没有邀她一同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