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会不会像玲姐一样也陷入对衰老的绝望中呢?!

我的头一阵发痛……

第四章

早晨起来的时候,还有些酒意,跑步时,心情却很舒畅。

去到书店,玲姐正在打理她的两株植物。

今天的玲姐换了身短袖T恤,齐膝短裙,仍旧穿高跟鞋,身体显得越发的修长。工作的时候,我常有意无意地偷偷看看她,也没觉得困乏。

晚上下班后,回到阁楼,疲倦才袭上心头,就倒头睡了一觉。醒来后,有点饿,就泡了带面吃,然后去洗了澡,闲着没事,就又从床头拿过还未看完的《悲惨世界》。这本书已经连续看了四天,总算是看完。躺在床上,想着书里面的主角冉阿让被主教感化后所做的一系列好人好事,感慨良端。后来,又想到他做水手时的场景,就想到了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大力水手》。我就想,要是哪天能驾着一艘自己的船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飘来飘去,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但是又担心起不会游泳的自己遇到暴风雨会不会惊惶失措,想着,想着,不禁为自己的杞人忧天哑然一笑。

有了上次和玲姐喝咖啡的近距离接触,我们之间就不再单纯地拘于主雇关系。玲姐俨然把我当弟弟看待,常常对我问寒问暖。

上次喝酒时告诉了梁浩他们,我是在学校南面的《阁林书店》上班。从那以后,他和任言就经常来书店找我。玲姐知道他们是我的朋友,总是很热情地接待他们。

通常,梁浩他们都是在我快要下班的时候过来,下班后,我们就一起去吃饭。梁浩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他家人却为了做生意常常奔波在外,他因此从小就有着很强的独立能力,到现在他家人已经很放心地把他一人留在这里。每次吃完饭后,梁浩就像一个地道的导游,一路给我介绍F城有名的景点和特色小吃。

梁浩长得高大英俊,皮肤黝黑,声音雄浑,看上去不苟言笑,实质上却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从他的言语间能觉察出,他有着很多对这个世界独特的理解。最令我意外的是,他还异常的风趣。同我和任言在一起时,最能带动气氛的非他莫属。他非常善于谈话的技巧,无论什么话题,都能说到我和任言感兴趣的地方。而且,在和我们谈话时,他从来不会冷落到任何一方,当发现我和任言中有一个接不上话茬的时候,他就很自然地对你说上一句,一点也不牵强地就把你又带入了话题。久而久之,一直不太喜欢言语的我,话茬子竟然也多了起来。

我也问梁浩,为什么须菩提尊者在F城会受到等同与观世音地位的朝拜。

梁浩告诉我。有一次佛在祗园精舍,准备说金刚般若时,须菩提在众弟子中站起问佛:善男子和善女子发菩提心,应如何安住?应如何降伏其心?佛回答说:安住菩提心,即是在布施的时候,要行无相布施。度生的时候,要行无我度生。如此安住,才能降伏心中虚妄之念。我法二执,不能缠绕;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不能束缚。离一切执,才能见到空理,离一切相才能见到人生。须菩提闻佛说法,突然证悟空理,此后在佛弟子中便被称为解空第一。后来,传说佛曾到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过去,佛回到人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欢迎。当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的石窟中缝衣服。本也打算去迎接佛,但转念一想,自己去迎接佛陀,则是把佛的化身当成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的化身,是不识空性的表现。不识诸法空性,则看不到佛陀的化身。佛的化身是无我、无人、我作、无所不作的诸空法性。空性无处不遍及,所以佛的化身也就无处不在。于是,他安然坐下,继续缝衣。去迎接佛陀的弟子中,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第一个见到佛陀。她一边行顶礼一边说:弟子莲花色第一个迎接我佛,请佛接受顶礼。佛陀对她说:第一个迎接我的当属须菩提。此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中观察诸法空性,见空即见如来。所以,他才是第一个见到并迎接我的弟子。从此,须菩提的解空之道众人皆知。空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因缘所生,因缘所灭。因缘,就是空的同义词。佛教说空,不是空洞的空,不是无因果的空,不是破坏因缘生法的空。而是充满了利人济世,广修六度万行的菩萨精神。菩萨于一切诸法不起执著,应住于空,住于无区别,才能完成六波罗的修学,才能住于不退的地位。具足神通,畅游佛国,化益众生,庄严佛士,安住自在解脱的境界。而F城自开城之日起,百姓就安居乐业,不为他人之好心生嫉妒,而是乐善好施,这与须菩提尊者的空道颇多相似之处。因此,自“风幻寺”开寺之日起,F城的百姓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