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要说我这个父母官啊,也够不尽责的,走了好几个月,也不知道一亩三分地怎么样了?是不是蒿草遍地,乱成一片,要是那样,我可就没脸南下了。”

王宁安躺在了杨曦丰盈的大腿之上,惫懒地说着。

杨曦抓起一粒葡萄,塞进了王宁安的嘴里,自从去了辽国一趟,小两口已经越发亲密无间,除了最后一关没法突破,杨曦越来越纵容王宁安,把他宠上了天。

马车还在向前,小妮子笑道:“我听苏妹妹说了,你担心多余了,平县好着呢!”

“当真?”

“那可不,苏妹妹的弟弟来信了,说是平县那么多的能人,谁都能负责一块,哪用得着你操心啊!”

王宁安眨了眨眼睛,嘴上附和着,心里却有些打鼓,就怕能人太多,不听指挥,那可就坏事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重新回到了平县。

刚一进入平县境内,杨曦就大吃一惊,忍不住站在车辕上,平高远眺,情不自禁道:“真壮观啊!”

王宁安从车厢里爬出来,也看了过去。

果然,道路两旁,全都是平整的田地,一眼望不到边。

划分成大小相同的区块,田地中间,有灌溉水渠,每隔一段,就有一口水井。

这些工程都是刘彝带领百姓赶出来的,河北灾害不断,黄河泛滥,挖掘水沟,既能灌溉,又能排洪,防止盐碱化。

农田里种的都是高粱和大豆,别看王宁安把酿酒的方子给了辽国,想要一时三刻就酿出好酒,还差得远呢!

沧州的烧酒依旧是天下第一,不但在宋辽畅销,而且通过市舶司,还卖到了高丽和倭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根据酿酒商会的预估,每年至少有100万贯的商机。

至于大豆,主要是榨油,才几年的功夫,豆油就已经风靡黄河以北,大豆出油率虽然不高,但亩产很高,足以补足缺点,而且随着养殖业发展,豆饼成了最好的饲料。

马场第一批的小马已经逐渐成熟,进入了军中。后续繁殖的战马越来越多,其他各地的牧监也学习野狼谷的经验,预估未来十年,整个黄河以北要增加20万马匹,每年光是草料,就要500万贯。

这是多大的市场!

唯有庞大的经济利益驱使,才舍得下本。

平县处处透着繁荣,农业如此,工商更是如此,足以容纳12驾马车并排通过的大路,川流不息,有向平县运输原料的,也有从平县运出商品的。

马车穿梭,一刻不停。

不说别的,每隔二里,就要安排两名清理路上马粪的清洁工,一天下来,能堆成一座小山。

繁忙的程度,简直超过了京城。

就算是到了晚上,依旧忙碌不止,平县竟然出现了夜班!

夜班啊!

令人发指有没有!

汴京也最多是夜生活而已,上夜班的仅仅是那些特殊的行业,可平县呢,工厂作坊,居然日夜不停。

几乎所有人都像是勤劳的工蜂,顾不上休息。

杨曦看到了这些景象,除了目瞪口呆,就是目瞪口呆,比起她离开的时候,更加繁荣了无数倍!

这座城市几乎每天都在变化,全都是丈夫的功劳,他太厉害了!

杨曦红着小脸蛋,竟然主动吻了王宁安一下,虽然蜻蜓点水,却是这么长时间的第一次,吻过之后,小妮子像是受惊的小兔子,转身跑开了。在后面的马车上,苏八娘依偎在母亲程氏的身边,不停指指点点,介绍着眼前的一切。

在去辽国之前,王宁安就安排了人员,把程氏从四川接到了京城。

原本程氏还想着能见证孩子的婚事,心里挺高兴的,可是到了京城,才知道程之才竟然那么混蛋,两家早就闹翻了。

程氏又羞又愤,几乎病倒了,恰巧苏八娘回来,母女两个好一番痛哭,苏八娘远行一趟,心胸开阔了不少。

“娘,就当没有这回事吧,弟弟们在六艺书院这么久了,都想念你老人家了,去学堂看看他们吧。”

程氏感叹良久,还能怎么办,这就是命啊!

母女两个一路走来,程氏也被平县的繁荣吓了一跳,我的老天爷啊,京城就够热闹的,怎么平县比京城还要热闹啊!

“总听戏文上说刺配沧州,还以为这地方不一定多穷山恶水呢,哪知道竟然是个天堂般的所在!敢情刺配到沧州,是来享福了。”

程氏惊讶说道,苏八娘一阵轻笑,“娘,这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