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 (第1/4页)

结果没过几日,大家发现。坐在“巧味居”吃点心的男子,一点都不比女子和小孩少,还抱怨巧味居地方太小、位子太少。

很快,巧味居又陆续推出了红豆、梅花、芝麻等几种不同口味的蛋糕。

一时之间,“巧味居”风靡了整个京城,口袋里有一点闲钱的人,都要买一块蛋糕来尝尝,哪怕是全家几口人只能吃一块原味的蛋糕。

众人在吃得津津有味的同时又不禁羡慕起“巧味居”吸银子的能力。更羡慕分别得了“巧味居”一成份子的威远侯府和忠国公府。

当日书瑶姐弟将忠国公世子送的店契带回夏宅,书杰想了想,又喊来柳妈妈、奎叔、和瑾娘,几人商议之后,决定将巧味居的份子分出三成去,忠国公世子夫人一成、兰姨两成。

威远侯和忠国公世子不知道书杰三兄妹要做什么点心,但是三个孩子既然一片心意。他们也没有拒绝,只是坚持要承担各自份额的投入。心里想着。有“十珍斋”和“米雪豆腐坊”的成功例子在前,他们之前又都尝过夏宅送来的点心,“巧味居”至少不会亏本就是。而且,他们有份子在“巧味居”,万一有什么人找麻烦,他们也可以名正言顺地介入干涉。

可是没想到,这才开业几日,就已经可以看到“巧味居”的“钱”途无量。两家人都禁不住直感慨,尤其是忠国公世子夫妇。本来只是想着书瑶为“揽月轩”做了那么多贡献,他们就占一成份子意思一下,也算为“巧味居”和书杰三兄妹撑腰,没想到自己倒是捡了个大便宜,也更加感受到这三兄妹的重情重义和聪明大气。

虽然钟家有个赚钱的揽月轩,但是谁嫌银子多?世家大族人口庞大,开支都是很吓人的。甚至不少日渐衰败的大世家都是表面光鲜亮丽,内里压力沉重,几近入不敷出,比如金家。

之前的米雪豆腐坊完全是夏宅三兄妹自己的,大家也没有多想,这会儿听说威远侯府和忠国公府都得了份子,就有很多人坐不住了,首当其冲就是金家。

金家先祖也是为大周立下功勋的侯爵,只不过不是世袭,只袭三代,正好到金喜达的祖父那一代。金喜达的祖父并不差劲,只是处理家事一塌糊涂,因此内宅混乱,几个儿子也被带歪了,没有一个有出息的。

内宅子孙之事上,金喜达的祖父唯一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就是看到金喜达比几个儿子和其他孙子强,又见这个孙子不讨儿子喜欢,在儿子面前的待遇还不如庶出的兄弟,就将金喜达送去应选皇子伴读。没想到金喜达与当时的太子、当今皇上一见面就对上了眼,投缘的很,直接留在了太子宫中。

如果不是进宫做伴读,金喜达都不知道能不能平安长大。

金喜达的祖父一死,金家就开始一日不如一日了。如今,除了金喜达,金家的子孙中只有一个在户部做事的七品小官员和一个在禁军中当差的军士还算有点出息,其他几乎都是游手好闲、坐享其成的主。

自从当今皇上正式即位,尤其是皇上金口玉言说金喜达是“朕的至交好友”后,金家人都将“重新富贵”的希望放在金喜达身上,想让金喜达帮他们获得高位,想跟着金喜达沾光,想直接将金喜达从皇上那里得到的一切白白拿过去享受。

他们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金喜达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一心认为只要抓住金老太爷的心,只要用一个“孝”字和一个“义”字就能让金喜达乖乖地给他们当牛做马。甚至金喜达万一得了爵位,都一定是他们儿子的,因为他们有很多办法让他没有儿子。

可惜金喜达就不是个按牌理出牌的人,而且对金老太爷早已冷了心,哪里管什么“孝义”?若不是因为金老夫人,他根本就不会回金府。没想到最后连金老夫人都让他冷了心,自然就更是不管不顾了,自己就直接对外宣称是不折不扣的不孝子孙,也不想“孝”。

金家人气得七窍生烟,却无可奈何,又“舍不得”将金喜达驱赶出族。他们很清楚,金喜达对此完全不在乎,或许还更开心。可是对他们来说,半死不活地挂着这个“血脉”关系,总好过没有关系。甚至,金老太爷都不敢休了金老夫人,就怕金喜达与他断绝关系。

金喜达认夏家仨孩子为义子义女时,皇上对夏宅大赏特赏,让金家人的眼睛都红到要溢出血来。无奈人家皇上明言是赏给书杰三兄妹,而不是赏给金喜达的,且圣旨中明确写明那三兄妹与金家没有关系,他们再眼红也不敢抢啊,宫里出来的赏赐可不是谁都可以拿的。

明明知道皇上的赏赐就是冲着金喜达去的,他们这些金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