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1/4页)

作臭豆腐,郭家在五年内都可分得四成收益,每年结算一次。至于为什么是五年,书晴倒是比较想得开,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研究臭豆腐的制法了,虽然还没人完全做成功。但迟早是会做出来的。在书晴的前世大清,做臭豆腐的多了去。

郭母对这个提议很赞成,郭家是书快电子书论坛,自然不能专注于做生意,臭豆腐能带来这么多年的收益,这其后五年不用郭家人抛头露面还能白得四成,她自然很满意,暗暗赞叹自家儿媳脑子好用,还一心为郭家、为儿子郭晋南考虑。如果不是有个不靠谱的娘家,还真是个完美的好媳妇。

书晴在玉林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书瑶封为琦郡主的事。这是件多么荣耀的事啊。夏家的祭祖仪式自然弄得张扬又热闹。想不知道都难。

不止封郡主的事,琦郡主的梅花字体也是传遍了整个玉林,还有不少人故意跑去问夏府的人,包括她。琦郡主的梅花字帖哪里来的,不是偷了夏府的吧?害得她那段时间都不敢出门。

书晴真是羡慕又妒忌,感慨夏家所有的好运都被书杰三兄妹给占了。

今日书晴与几位刚认识的夫人、太太出来吃饭,她们也是突然兴起,想见识一下京中有名的药膳阁,而书晴对传说中甄子柔的药膳食谱也很好奇。不想刚下马车就听到其中一位夫人说:“那不是永平侯府的马车吗?好像是琦郡主诶。”

几位夫人、太太都看向她,她们的丈夫品级都太低,可没有资格去拜见琦郡主。如果书晴能带她们认识一下、引见一下,就真是太好了。

书晴刚来京城。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表现和赢得朋友圈重视的机会,她也知道不可能请书瑶跟这几位夫人吃饭、品茶之类,但草草地介绍一下还是可以的不是?毕竟都还是夏家人,总不好当众给冷脸吧?说起来就是给冷脸也没什么,书瑶戴着帷帽呢。别人也看不见。

没想到书瑶一上来就一口一个“本郡主、郭夫人”,还有那句“旁人若是传出去了,恐怕对郭夫人你不太好”,简直就是直通通地告诉大家,她夏书晴在琦郡主面前也同样是个必须恪守礼仪规矩的普通人。

书晴满脸涨红,还想说什么,书瑶已经转身上了马车。

见马车远去,一位夫人安慰地说道:“郭夫人别难过了,唉,也不能怪琦郡主,毕竟是父亲的遗命不是?”另一位太太赶紧附和:“可不是?主要是你娘家做得太过份了,是谁都不会肯原谅的。”想占便宜的人多了,想到那个程度、使出那样恶毒手段的还真是……至少,你别让人发现呀!

书晴真正理解了婆婆的担忧,这些人骨子里是瞧不起她的的,她们的相公不如郭晋南有前途,但她们没有个那么不堪的娘家啊。

两侯府、书杰三兄妹在京城风头太劲,妇孺皆知,以至于他们身边的亲友、往事都成为话题,甚至有些话本都改自某些劲爆的话题,比如“偷豆腐秘方”、“嫡庶换子”……连慕容府都逃不过,“拐女为嫡、姐妹易嫁”的话本几年来在各大茶楼酒楼经久不衰。

因此,到了京城,书晴才明白姑姑夏若雪为什么躲到玉林去,还劝她到京城后避远一些,不要试图去亲近永平侯府和书瑶。

从郭晋南那里,书晴还知道,甄家的人在玉林还敢登门闹闹,在京城里却不敢闹出一点动静。比如今日甄府同慕容府结亲,书晴以为甄家会闹出点妖蛾子,至少会到两侯府纠缠一番,没想到什么消息都没有。

郭晋南听了她的疑问嗤笑一声:“以前永平侯三兄妹是不知道当年断亲的事,现在既是知道了,哪里还容得他们胡搅蛮缠?”郭家也有不少之前横眉冷对、现在想着上门打秋风套近乎的亲戚,不过他们母子俩留着当年离开郭府时白纸黑字、族长还摁了见证手印的契书,一律不予理会。

书晴听到自家相公的冷嗤,知道他对她的娘家也是同样非常不屑的。她甚至想,如果郭晋南知道她当初也盼着夏若雪他们的“认亲计”能够成功,是不是也会对她嗤之以鼻?

书晴是矛盾的,她既讨厌郭家那些黏着甩不掉的亲戚,又恨书瑶三兄妹太决绝。

书瑶自然不会去理会书晴的纠结,此刻的她正在往府里赶,义父说,今天中午会回府,会带回云家案子复查的结果,连书文在书院里都请了半日假,此时应该是已经回到府里了。

果然,马车驶进大门,书瑶刚下车,秀桃就焦急地奔过来:“姑娘快,老爷、大爷、二爷都去老爷书房了,让你一回来就过去。”梅姨和秀桃早已经脱了奴籍,只是她们习惯了这么称呼,也不愿意改,不过府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