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这样贪财附势的人虽然让人失望,但安老爷子对他也没太大要求,能传宗接代当个闲散少爷就行了,不准备让他干些什么。

因此赵闲进入安家的第一晚,安老爷子就精挑细选了八个各有千秋的女子,思虑着如此一来,应该能让赵闲沉浸在温柔乡里舍不得走,乖乖当安家的大少爷了吧?

可惜让他失望的是,赵闲当晚连侍女动碰都没碰,明显不是那种色中饿鬼,第二天还不忘把一个农家女子接进国公府当少夫人宠着,富不易妻,可见赵闲虽然生性风流,却重情义念旧情,不是那种贪财急色的小人。

色诱赵闲的计划泡汤,安老爷子便打算用权势控制住赵闲,让他老老实实当安家的后人。

在安老爷子想来,赵闲出生贫寒,因为被捕入狱才从军,就算立了点军功有些才名,也不过比寻常老百姓强一些,猛然变成手握几十万兵马的镇国大将军的孙子,没吓的唯唯诺诺也该诚惶诚恐。

毕竟权力这东西,并不是给你你就能驾驭的,就比如说一个乞丐,你让他坐在皇位上当皇帝,他就能变成镇住满朝文武的明君嘛?显然不行,恐怕能被满朝文武那气势吓死。

安老爷子本来觉得平头老百姓般的赵闲,知道自己是‘安厉儿’后最正常的反应,应该是夹着尾巴躲在国公府,在他安大将军的翅膀下过日子,事事都应该请教他才敢动手。

可结果恰恰相反,赵闲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住进国公府后,指挥他的仆人坐他的车,该干什么干什么,甚至威逼东瀛使节、驳斥文武百官这么大的事情,都没提前通知他这个国公爷。

要说赵闲是个不知天高地厚。没脑子的庸人倒也罢了,可从目前的表现来看他怎么也不像是个庸人。

庸人有胆子迎战千军万马,有魄力震住盟国使节?更别提在三公六部满朝文武毛遂自荐的事情,平常小官见到皇上和三公元老没趴下瑟瑟发抖都不错了,他竟然直接来一句“三公六部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臣也做不到’,安老爷子自己都不敢说能有这分胆识,心中的惊异可想而知。

安老爷子明白赵闲不是庸人,而是那种有才识、有魄力的有为青年后,心中高兴是自然的。可他也正是应为这样发起愁来。

当年他听信谗言说安厉儿生有反骨。为了向朝廷表忠心,不顾安厉儿的父母的阻拦亲手将安厉儿弃之荒野,大儿子死后伤心绝望的儿媳妇也愤而离去改嫁了他人。

亲手把人家抛弃,害的他和父母失散从此天人两隔。孤身一人在外流浪这么多年。现在人家出息了、有本事了。又要让他认祖归宗传递香火,安老爷子本就惭愧,那里还开的了口。

安老爷子犹豫这么久都没有让他认祖归宗。甚至连‘安厉儿’这个名字都无颜面叫出口,实在是心存愧疚。

可安家就这么一根独苗,总不能就改了姓,就算赵闲心怀芥蒂不愿意改回来,日后把长子改为‘安’姓该可以吧?

安老爷子便是抱着这样的打算,想趁着先祖诞辰的机会向赵闲提起此事,甚至都没叫人去催赵闲,硬在祠堂等了一天。

此时,安老爷子脸上带着几丝惭愧,打量着面前早已经长大成人的男人,叹道:“闲儿,我当年糊涂,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将你弃之荒野,害的你漂泊在我这么多年,我也早已后悔了,无奈寻觅多年也没找到你,对不起列祖列宗啊…”

说的这里他已是老泪纵横,捶胸道:“现如今你能回来,我这不称职的老东西那有脸面在当你的爷爷,但你是安家唯一的香火,总的认祖归宗才是,若安家的后人姓赵,说出去如何让曾经的部将心服……”

安老爷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把赵闲弄的诚惶诚恐,听了他老泪纵横的说了一大通,才发现是改回姓名的事情。

‘赵闲’这个名字是花语给他起的,闲的意思是悠闲的意思,希望赵闲平平淡淡、悠悠闲闲的过一辈子,这当然也是在赵闲自己的梦想。

而为什么姓赵,赵闲却不得而知,到了京都身份暴露后,问起花语才晓得,出自‘纸上谈兵’的典故,她见安家满门忠烈尽数惨死,实在不想赵闲再去打仗,安家是名将世家,她便让赵闲跟着一代‘名将’赵括为姓,这可把知道真相赵闲弄的哭笑不得,姓赵的不是还有赵云嘛?不过这时代有没有赵云他也不清楚,也就没细细追究了。

无论怎么说,‘赵闲’这个名字可以说是花语爱意和关怀凝聚成的,赵闲这么多年也习惯了,猛然改成别的有些难以接受,可他鸠占鹊巢成了安厉儿,骨肉血缘是割不断的,怎么说也欠着安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