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当他的母亲姜氏与胞弟姬段串通一气,给他多方制造麻烦的时候,他能做到隐忍不发。姬段想占好的地方,他就把姬段分封到京地;姬段贪欲不足,大修城邑,图谋不轨,他也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忍下一时之气。

郑庄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现之二为出手强劲。郑庄公在胞弟逼宫问题上的隐忍、退让,说到底不是单纯的隐忍或退让,而属于韬光养晦,后发制人。他不曾马上实施反击,是他不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早地和对手摊牌。

所以,郑庄公在隐忍的同时,私底下一直在作充分的准备,以求一招制敌。他的对手对此茫然无知,把郑庄公的克制隐忍、妥协退让误认为是软弱可欺,于是乎步步进逼。

谁知他们忘乎所以的举动,恰好为郑庄公痛下决心全面反击提供了机会,不出手则罢,一旦出手,雷霆万钧,摧枯拉朽,给对手以毁灭性的打击。

而夫君这一次是想做一次郑庄公,欲擒故纵。

从起初出现在魏王的诗歌会上的,以及最后狠狠折辱魏王的目的,这本身就是妾身和夫君不下的一个连环计谋,呵呵,而现在魏王主动造谣污蔑夫君也正是夫君所期望的。

等外界的对夫君的恶语越来越多之时,那时夫君拿出证据,扭转局面,到时候,恰如夫君所言,百姓、士林对于之前对夫君的污蔑必心生愧疚,私下里,更可以将魏王作为这场风波的策划者的事在不经意间告诉陛下,而夫君最后被迫扬名天下,获得巨大的人望,不仅不会引起陛下的疑心,而且会让一向对夫君疼爱的陛下,老怀心慰。

太子殿下现在已经是垂死挣扎了,皇位要么是魏王,要么是夫君的,这时候陛下得知魏王无中生有重伤夫君,呵呵,到时候太子被废,陛下册立太子之时,配上各位父亲爷爷们的劝谏之语,以及如今这一次风波,更能证明魏王的气量狭小,以及对同胞兄弟的算计污蔑嫉恨,妾身就不相信,明知道让魏王继位,夫君要被处死,骨肉相残,陛下仍然会将皇位传于魏王不成?

既利用此次风波,让沉寂十年之久的夫君,名声大振,又打击算计了魏王,又不让陛下猜忌,最后更是成为日后攻击魏王殿下的由头,一石四鸟,何乐而不为?”武媚娘说话时强作淡然平静,但却丝毫掩饰不了话语中那一丝得意和兴奋。

看来这丫头对于算计别人,有着天生的癖好啊。

这一连串话,说出来,让在座这些李治的发小们,心中那是北风呼啸,寒风阵阵啊,这两夫妻还真是一对啊,天生的阴谋家。

不经意间,众人对李治和武媚娘的敬畏之心更重。

萧陵吞了口唾沫,对两人竖起了大拇指:“高,真高,从赴诗歌会时,就已经算计妥当了,那清河崔氏的嫡长子崔善游在提出让党魁吟诗之时,本意是为难你们的,却没想正中了你们心中所想。如果知道情况,恐怕心中此刻不知作何想法?”

李业诩听得仔细,突然问道:“扭转局面,党魁你确定一定能成吗?我怕万一。。。。。。”

李治挥手制止李业诩的话,自信满满的看着众人道:“放心,这是关键,本王自然明白,先不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正所谓山人自有妙计,哈哈哈。。。。。。”

众人放下心来,李治和武媚娘则是相视一笑,一中夫妻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感油然而生,双目中都是异彩涟涟,那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兴奋。

※※※※※※※※可爱的分界线※※※※※※※※

果不出李治和武媚娘所料,为了打击这个潜在的和皇位竞争者,李泰可是下足了功夫,让人在市井中造谣。

长安风头越传越盛,最后连李世民都得知了消息,在宫中大发雷霆,当即传晋王入宫询话,但就在许多人猜测,李治这次可能要彻底悲剧的时候,谁知却毫发无损的回去了,就在众人还弄不清到底是神妈情况时。

第二天,一个令整个长安,乃至整个士林震撼欲绝的事传来了,晋王殿下为了挽回自己的清誉,将自己十年来的书稿还有正在编撰的诗稿编印成册,广布大唐。

一时间,大唐街面上到处都是派发晋王诗集的晋王府的下人们,人手不够,甚至连厨子、马夫都一齐出动了。

但这还不是最震撼的,最震撼的是,这本被命名为《天下》的诗集上面收录的诗词,都是旷世名作,千古绝句。

像《月下独酌》《关山月》《登金陵凤凰台》《秋浦歌》《将进酒》,诸如此类的名诗绝句实在是太多了,甚至偶然偶尔雅兴所做的《念奴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