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页)

却没想,事有巧合,行动前夕,阿史那杜鲁意外地迎来了一位客人一小皇帝李治的特使桥宝明。

会谈后,阿史那杜鲁居然停止了一切军事准备,并将大儿子送往长安做了人质!

当然,阿史那杜鲁可不是范德彪,脑袋发晕,桥宝明更不是赵本山大忽悠。

事实上,阿史那杜鲁之前的一举一动早由锦衣卫报告给了李治”桥宝明此行正是谋定而后动,李治在明确告诫他:别欺负朕年纪小”朕的眼睛很有神,远视眼,看的很清楚,老远处就盯着你呢,你最好还是老实地呆着,别找不自在!

大公子一到长安,李治很大度的任命为右骁卫中郎将,光拿工资不干事的”当起了悠闲的大唐公务员。

由于表现好,深得朝野上下的信任,就连李治也觉得这小子有待发展,因此很快又被遣返回了父亲身边。

对此,李治可是胸有成竹:此人领略了朕的大唐盛况,了解了大唐的实力”断不会再有非分之想。放他回去,一方面可以让他老头子认清形势”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我大唐的广阔胸襟。

果不其然,团聚后父子俩一合计,决定作出战略调整。

既然向东不行,不如西进”在原本就是自己的地盘上撤把欢!这个消息”经锦衣卫的八百里加急,很快出现在李治的案头上,让李治很是得意。

而阿史那杜鲁的目标,就是当年他的老冤家,当年追得他十几天都没舒心的方便过一次的“西突厥乙毗射匮大可汗!

怎么说和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五百年以前也是一家啊,虽然他是东突厥”自己是西突厥,但庇护一二还是可以的,这一庇护就是四年”阿夹那社尔也算有情有义了。

而四年后,阿史那杜鲁早已今非昔比。

相较之下,为了给阿史那杜鲁报仇,也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右骁卫大将军契芯何力和安西都护郭孝恪,猛打猛追,可怜的乙毗射匮可汗,节节败退”积贫积弱,当年的强弱已完全颠覆。

没多久,阿史那杜鲁就几乎夺取了乙毗射匮的全部控制区,自称为沙钵罗可汗,手握数十万人的庞大武装。

在阿史那杜鲁扩张的整个过程中,李治一直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

掐吧掐吧,最好同归于尽。

不想最后的结局居然是自己亲手喂肥了一只狼,而且这只比原先那只更难对付,桀骜不驯溢于言表身为大唐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却不听从中*央号令,擅自掠城夺地,自立为王。

而且值此关键时候,薛延陀反了,吐蕃出兵,李治恼羞成怒,为自己以往的天真感到羞愧,决定不能再坐视不理了,彻底灭了这货。

于是程咬金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出兵讨伐阿史那杜鲁。

而有一失必有一得,阿史那杜鲁反了,大唐西征军不仅能平叛”还可以以此为借口,乘西突厥人隔岸观火看大唐和阿史那杜鲁死掐之时,突然出兵西突厥附属的外围部落与西突厥主力,这就是李治和一干大佬们打的主意。

这也是程咬金敢放出豪言”要主动寻找战机,大规模倾巢而出攻打西突厥的根本原因。

而阿史那杜鲁的败逃和求援,也彻底拉开了唐军和西突厥的一场惊天大决战……!~!

..

第二十二章 老骥伏枥,宝刀未老的程咬金

茫茫大漠有绿洲,千年敦煌一梦留。风沙吹得岁月老,“灵泉依旧月如钩。

边塞的沙漠,狂沙乱舞就象天上纷纷落下的雪huā,燕山的月亮更象一个弯钩挂在天上,黄昏下的沙漠,是一望无际的金色沙海,视觉的疲劳充斥着每一个唐军。

大漠,一个“大”字,无边无际,充满不可驾驻的力量和不可预知的变化,让人的心空下去,空得像一粒芥子,落入苍凉的瀚海。

这次沙漠之行唐军别的准备不多,水准备的很多,这东西在沙漠,关键的时候,黄金也买不来,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在渴死之前遇到商队正好路过的。

当然还有粮食,一种胡饼,也就是面饼,味道还不错,又咸又辣,还有点葱姜,很是适合行军打仗的军汉,唯独战马的饮水是个大问题,所幸大漠的绿洲却也不少,若是如同后世那般,这群深入大漠的唐军也不用打仗了,整天忙着找水源吧。

浩瀚的沙海,苏定方要带着大家不仅要生存在沙漠,更要杀敌立功,其中的幸苦,更多的时候考验的是唐军的毅力。

大漠的春日的太阳还是毒辣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