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 (第1/4页)

王以哲这个名字,十二团的每一个士兵都记得,他就是东北军在黄河北岸的最高指挥官,只要活捉他这一战就彻底结束了,他们的任务也将超额圆满完成。

不过,张钟麟的好运气似乎没有持续下去,当他的士兵们嘶吼着冲进了一片狼藉的指挥部时,只抓到了几个未来得及逃跑的高级参谋,地图件撒了一地,他们连带走和销毁的时间都没有,可见逃跑之仓促。后来经过审讯那几个高级参谋,张钟麟才知道自己与活捉王以哲的机会只在十几秒之间便失之交臂。

就在他们冲进营地不到一分钟之前,王以哲才在两名心腹警卫的护卫下化妆成普通士兵逃出了营地。惋惜归惋惜,但东北军前线的最高指挥官都化妆逃跑了,剩下的抵抗部队便没有丝毫的威胁可言。

李泽军命令麾下主力直追到河北境内才算收手回师,是役五十七师毙敌一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人,东北军溃败兵员总数至少在五万以上,这一仗算是把张学良打的伤筋动骨了。

当东方鱼肚泛白,一轮红日缓缓于天地交界处冉冉升起之时,战场上只剩下了未及散尽的硝烟和满地了无生气的尸体与残破的武器。

……

张学良呆坐在椅子上,足足有半个钟头没有一丝反应。在他心里盘算,吴孝良就算再厉害,就他那些临时拉起来的农民和学生恐怕也比他训练有素的东北军强不了多少。可万万料不到的是,他的东北军在吴孝良麾下的五十七师面前竟没走上一个回合,天亮前就败得干干净净,就连王以哲都在混战失踪,不知是阵亡还是做了俘虏。这两种可能都是他所不乐见的。

其实,如果是淞沪抗战之前的山东军,双方顶天也就势均力敌,但五十七师是正面硬撼日军常备师团的主力,经历了大小数十次的战火洗礼与锤炼,并且最终战胜了日军,将他们赶出上海。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不但磨砺了他们的剑锋,还铸就了他们无比的自信。

所以,日本人的手下败将,刚刚丢了老家士气低迷的东北军和五十七师对阵,此消彼长之下,打出胜负如此悬殊的战斗来也就毫不意外了。

但现在不是想这些事的时候,总结胜负也轮不到现在,他所面临更严峻的问题是,东北军惨败,此次南京之行,手已经失去了筹码,面子丢了,里子也丢了,如果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他张学良恐怕只有引咎辞职,通电下野一途。吴孝良打败了他将近一半的东北军,如果趁胜追击,一举追到北平城下,拿下这座古都亦不是难事。

张学良首要考虑的就是吴孝良究竟会怎样对待他和他的东北军,这个时候他甚至已经没有心思为吴孝良的率先突然发难而生气了,无论如何他也下达了攻击山东军的命令,只是对方更技高一筹,自己败了也不冤。

“立即备车,我要过江。”

他总算缓了过来,此时此刻与吴孝良撕破脸,他只能全面的倒向蒋总司令了,毕竟山西还趴着一只老虎,虽然对方在北伐之后一直与自己井水不犯河水,但可不代表阎锡山会放弃这个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大好机会。

那阎老西可是只狡猾的不得了的老狐狸,如今三面皆敌的形势下也只有他的那位盟兄蒋总司令才最有可能给他支持的吧!虽然,他知道蒋总司令是需要一直能够伤人的老虎,而不是一只断了牙齿的病虎拖累。可总要一试,希望他还会念着旧情!

于学忠的眸子里也失去了日前的光彩,他怎样也想不通,东北军怎么就会兵败如山倒,那吴孝良的山东军都是些怎样的怪物?

“司令,真要走这一步吗?”

他望着张学良眼充满了绝望,他知道张学良要去求老蒋,可老蒋是那么好求的吗?一旦去了老蒋那里,东北军或可保全,但老蒋必然会逼张学良本人下野,他不相信张学良不清楚这一点。或许是他潜意识里还抱有幻想,但无论如何张学良要为整个东北军负责,留得青山在总比玉石俱焚强得多,焉知日后没有东山再起之日?

张学良暗淡的目光突然闪动了几丝异彩,嘴角泛起一阵苦笑,“孝侯啊,我累了准备出国去散散心。我走之后东北军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好好给我看住了!”

就在两个人出了门准备起行的当口,机要秘书气喘吁吁追了出来。

“司令慢走,吴孝良来电……”

第536章 再见(二十六)

蒋正整整一夜未睡,河南与安徽的战报雪片一样飞来,已经堆满了他的办公桌,陈诚的十一师果真没有白白花大力气组建,竟然生生把杨效欧的第二军与董海滨的第十七师给拖住了,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