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想到这里,吴孝良心中又是一喜,既然连收复外蒙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发生了改变,那么徐树铮是不是也可以不用死,再看远一点,九一八事件是不是也可以不发生呢?

果真如此,这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吴孝良顿时兴奋起来,适才因为历史进程发生改变导致的无所适从,消失的无影无踪。

好吧,绥东军,该你出马了!

民国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北京各大报纸突然爆出徐树铮兵败外蒙的消息,举国上下一片哗然,愤怒的学生们纷纷冲上街头,请愿一战,这可大大出乎了国务总理段祺瑞的意料,原本是防着学生游行反对自己的,如今看学生们的架势竟然似乎在声援自己呢。其实,他在得到消息后甚至有些绝望,出卖津浦路一事早晚会曝光,如果没有一次像样的功绩,恐怕到时颜面扫地不说,甚至可能会落得个和当年袁大总统一般人人喊打的下场。

段祺瑞决定利用好这个机会,出了总理府走上街头,和学生们对话。

“总理,请允许我们拿起武器,为国家一战,为死去的同胞们报仇,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

有学生代表,见到总理亲自来为学生们打气,于是立刻发言请愿。他的请愿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

“为同胞报仇,夺回失地!”

呐喊口号声霎时间响成一片,段祺瑞点点头,暗叹口气,士气可用啊!他清了清嗓子,举起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伙安静,整个长街顿时静了下来。

“同学们,同学们,诸位的报国热情,让我很感动,也很欣慰,投笔从戎,你们让我想到了班定远!但是,你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好文化知识,将来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而打仗是军人们的责任,虽然他们败了,但是,我还会派出我们北洋的精锐,在这里我向大家保证,北洋军不破外蒙绝不还师!”

“请问总理,您打算派谁去呢?”

段祺瑞的目光忽而变得深邃,凝望向东北方。

第272章 疑云初现

吴孝良带着起家的老班底第一师,连夜乘火车延东路西行,准备由满洲里进入外蒙。路过穆棱时,他并没有下车,镇守使陈秀岩早就在火车站等候多时,专列一靠站,他便领着心腹手下,登上了列车。

“忠武兄近来可好?”吴孝良全然没有大战前的紧张,而是笑呵呵的拉起了家常,他瞅瞅陈秀岩身后,有几个自己不认识的军官,诧异道:“汉卿和怀瞳如何没跟了来?”

陈秀岩眨眨眼揶揄道:“原来是想见未来媳妇了,不巧的很,张雨亭前几日遣人来将这兄妹二人接了回去。实话实说,他们这一走,我立刻轻松了许多。”他一副很夸张的表情,“你是不知道,这张学良纯粹一个惹祸精,显示打了警察局长,然后又被宪兵队误会,居然还动了枪,还好没出人命!”说罢陈秀岩伸出右手做擦汗状。

虽然只有寥寥几句话,但吴孝良却深知问题绝不紧紧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他不无忧虑的道:“修啊,穆棱的动作太慢了,要害部门一定要尽快掌握在自己手,须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原本还一副玩笑样子的陈秀岩听到吴孝良如此说,表情立刻变得凝重:“你道是我不想吗?穆棱镇守使名义上还是要受吉林督军辖制的,今年刚刚上任的督军张作相可是把穆棱盯得死死的啊,我身为镇守使,嫡系部队也不过一个团千余人,其余的高凤城残部已经被陆续换成了他的部队。区区一个宪兵队竟然有一个旅的配置,张系人马严防死守,当真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陈秀岩在穆棱的处境比较艰难,吴孝良是有所耳闻的,但是却没料到,竟然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张作相摆明了是要架空陈秀岩,这可严重违背了他当初为陈秀岩争取这个镇守使的初衷,只可惜,张作相乃是张作霖的大红人,以绥东军这点实力还是不宜与其叫板。

“唉!情势所迫,修兄须再忍耐一二!”

“忍,忍,忍。还要忍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陈秀岩终于还是忍不住发起了牢骚,一通发泄之后,他压低了声音道:“最近奉军的动向诡异,小心他们抢了你收复外蒙的功劳!”

两个人密谈了将近一个小时,汽笛再次拉响的时候,陈秀岩匆匆下车,没有回镇守使公署,而是去了城西的兵营。

专列继续延东路向西,时间过了半夜,突然一阵巨响,伴随而来的是一阵剧烈的摇晃,给人感觉列车似乎马上要脱轨一样,与此同时,钢制轮毂因为刹车与铁轨间产生了剧烈的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