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因此,晋绥军断定有问题,决定集体趴窝不走了,试图查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战斗进行的很激烈,看上去异常凶猛,子弹宣泄如潮,溅起漫天沙尘飞扬,在夕韵辉映下亮灿灿,且厮杀声震天。

但一切皆是虚张声势,其实是先遣队员交集无奈的举动,试图彻底吓唬晋绥军撤离。

很可惜失望了,在无可奈何之下发起了冲锋,决定赶走一部分人再做定论。

暴露了行迹,先遣队没有隐瞒,反而在围困中意会到教官的心意,抓俘虏练兵。

在双山沙上天天都干的事情,直到此刻才意识到,也就是用小鬼子的尸体掉包。

于是乎,先遣队押解晋绥军到鬼子尸体旁边,拔光了所有的衣物,一丝也不剩,再捣毁其面目,同时用刺刀在尸体上实施各种刑罚。

一切行为当众实施,并且命令众人参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训练胆魄不计残忍。

几名战士坚决反对,队员上前拳打脚踢招呼,直至按令行事为止。

倡导小鬼子是畜生,先遣队宰杀畜生训练已久,目的只是为了大家迅速的适应战场。

在列举每一个浸华的小鬼子都有罪行之后,反抗声渐渐停息,用刑罚行动证明胆魄。

不少人念叨着太残忍,可是比起万千惨死的老弱妇女,这些行为不值一提,大家默认了。

至于违背了道义,不属于正义之师的行为论调。

队员们的回答是:“教官也不屑这种行为,用特殊方法只是为了练兵,或者是用于对小鬼子的心理恐吓,只要利于国人之事就不是错。”

众人无言以对,对这种以杀止杀的铁血手段无法反驳。

因为国民惨死的太多、太多,全是小鬼子的兽性行为,也是练兵的一种方式,所以大家都默认了。

与豺狗讲道义为不智,至少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不可取。

当然,人性道德观必须稳固,倡导正义纲常必不可少,此乃中华美德。

先遣队宣称教官以特殊的训练模式来铸就德行,没有避讳被俘的晋绥军。

这是在震慑所有人,杀戮果决,恩威并施。

杨关听完全程汇报,心里异常古怪,阴差阳错俘虏了晋绥军,难以揣测这一百多人的心思,该如何抉择?(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章诱惑考验

夜风漫山峦,晓月洒银川。

杨关扫视齐整的晋绥军,借助月光清晰的洞察各种表情变化,一言不发,淡漠的看着。

恐吓事件已经暴露,所幸逃跑的国…军没有掌握十足的证据,因此事态还有转换的余地。

既然被队员们误解了心意,抓捕了晋绥军运输队,造成了如今的被动局面,也只能默认了。

拿下,全部拿下,一个也不放过。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那就将错就错照单全收。

心计已定,他开始考校晋绥军,从面部表情上查看情绪变化,从眼神中窥视心思。

所有人很激动,大概是自己狙杀千米之外的小鬼子带来的震撼,毕竟大家都见过鬼子尸体。

脑部中弹,枪枪毙命。

在场之人对枪很熟悉,知道精准射击的难度,一般超过两百米的移动目标,几乎不可能命中。

枪口偏移一发丝,两百米外就偏差五十公分,倘若目标是移动的,就需要额外付出一份心算。

算计时间、风速、温湿度、光线与弹着点的影响,排除一切干扰才能达到狙杀目的。

很难,呼吸、脉动一下皆是影响。

而且超过两百五十米,用一只眼睛瞄准几乎看不清楚,只是一个黑点而已,更别说狙杀千米之外的目标。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在场之人都打过枪,对射击的难度很清楚,因此产生出崇敬之情。

战乱以热血铸就,以英雄为航标,以命令为天职,以奉献而搏命疆场。

但是生命诚可贵,枪弹不长眼,没有人想死,可是面对该死的战争又能怎么办?

答案是学本领,唯有掌握高超的射术,或者是学会运筹帷幄的计谋,才是保命之道。

因此,每一个战士都想跟随英雄人物,幻想被战无不胜的将军熏陶,成就自我人生梦想。

场中之人也不例外,见证过精湛的射术,听说过无数风光的战绩,没有不心动的道理。

人是由私心累积的生命体,因此不会放弃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