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这一条看似问题不大,但若是形成为事实,将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其二,离心之计,不去赴约必定被误解,到那时,战神只是贪图虚名,贪生怕死……

估计一切坏话,负面的传言,以及声讨指责如浪潮般涌来。

其三,一旦脱离了民众之心,再厉害的战神也会被**驱之门外。

暗藏心机,釜底抽薪之计,一旦造成事实,后果难以预料。

而阻止小鬼子援兵,以及辎重补给只是其次,他蒋光头知道斤两,一个杨关根本挡不住。

挡住了自然更好,在战略名声上蒋光头才是受益者。

杨关不再是傻子,心里很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一旦处理不当,所做的一切将付之东流。

因此他仰天长啸,对蒋光头不屑一顾,原本犹豫的心态不复存在,决定应战。

心计一定,准备下令队伍开拔,回归龙泉山再做计较……

“报告教官,涞源县城来电,大批鬼子部队……”电报员汇报敌情。

小鬼子的援兵正在火速赶来的途中,初步估计,兵力在一个大队左右。

后续物资无数,正在大调动,全城的小鬼子如炸锅一般忙的不可开交。

鬼子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发,预计一个小时后抵达。

八路军建议援手,拦截后续护送给养的小鬼子。

此时的小鬼子对后勤物资高度戒备。

是以派遣大部队开路,扫清一切路障,为后勤补给铺平坦途。

另外有两个加强中队的小鬼子随行,一路押运物资。

广灵县城的小鬼子负责协同。

“全体进入藏兵洞,隐蔽待命。”杨关下达命令,一脸忧虑。

还不走?一帮杂兵想不通,皆带着一肚子的疑问进入藏兵洞。

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小鬼子岂能善罢甘休?

在这种关键的时候还不离开,岂不是找死吗?

是以,一帮杂兵刚刚泛起的激动劲、逐渐跌入冰窟。

宛如初春的阳光,骤然间被倒冬寒的雪花纷扰,遍体寒颤。

杨关无视杂兵们不安的眼神,心里也很难受,依旧处在煎熬之中。

立意回归龙泉山,在这个时候收到八路军的建议,能怎么办?

推辞?将失去信任,刚刚建立的关系会瞬间崩溃。

以大局为重,这才是救国的根本所在。

在这一前提下,做出一些牺牲在所难免。

如今不再是一只孤鹰,而是率领着几百号人的领导者。

何况即将面临一场生死斗,在这之前必须为这帮人谋出路。

总不能让所有人回归党**队,那是在害人。

经了一天,一帮杂兵已经看到了希望,心中燃起一股报国的热情。

一旦把他们打回原形,必定还是炮灰的命运。

因此,于情于理都应该留下来,打完这一仗再坦然应战。

杨关心里很清楚,八路军比蒋光头高明得多,盯上了小鬼子的辎重给养。

只要斩断这条命脉,小鬼子再多的兵力也是渣,不禁揍。

昨夜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帮孬兵,军事素养一塌煳涂,没有尿裤子就很不错了。

但就是这样一帮杂兵,硬是灭掉了超出己方近三倍的小鬼子。

足以说明鬼子没有什么了不起。

面对凶勐的炮火,小鬼子的军事素养再高也没有用。

忽然,大地震动,藏兵洞洞壁上的沙土“簌簌”滑落。

空气中伴随着一阵嗡鸣之声,由远至近,逐渐增大。

藏兵洞内的所有人紧张起来,双目四顾,凝耳静听,手中紧紧地攥着武器。

洞内泛起一股粗重的唿吸声浪,越发促使了紧迫感。

这时,从望孔中发现了小鬼子的踪迹,装甲车率先奔驰而来,掀起一股沙尘飞扬。

渐进公路滞留的车队,直至三十米外停下。

一队小鬼子从后方奔向车队,双手端着三八大盖。

鬼子兵搜索前进的速度很快,没有夜幕下的那种谨慎。

在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以及发现巨坑处的惨况之后,鬼子兵大唿小叫。

“八嘎,太残忍了,快去报告……”鬼子军曹惊唿出声。

一队鬼子兵被小一千人的尸体所惊,赤条条的,仅剩下一条白布片子遮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