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1/4页)

“是,我这就去安排!”

杨关见十八号离开,侧头说道:“电令严亮出动,侦查小鬼子的一切运兵动态。”

第67章战局堪忧

战争儿女情绵长,英雄气魄美名扬。

话说杨关豪气干云,无偿地奉送出重火力与人才,不图权财名利。

高风亮节有之,更重要的是激发国人抗战之心,为国而战,无私地奉献。

此举意义深远,即可以激励国人的抗战之心又能安插先遣队员进驻国党军,何乐而不为呢?

相反坦克与大炮确实是战争利器,但也是极其奢侈的消耗大户,可谓是炮火一响黄金三两。

对于杨关来说消耗不起,也是负累,根本周转不灵,或许可以继续劫持小鬼子而消耗,但小鬼子也不傻。

吃一堑长一智,小鬼子一直在延用中华国粹,螃蟹军并不是猪脑子,一定会竭力防备,截取物资很困难。

何况蒋某人眼红,忌惮,还不如大方地抛出去,以便为渗透国党军打基础。

相反蒋某人有兵工厂,虽然不能制造坦克与大炮,但是生产炮弹绰绰有余。

这是先天优势,即使是**也不具备,故而坦克与大炮交给国党军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战力。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倘若一个人没有理想未来,那他只是一个挣扎在世俗中的蝼蚁,终其一生碌碌无为。

杨关筹谋未来,采用种子战术,以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继而播种蔓延渗透。

在他的眼里,国党军也是国人,倘若沦为一言堂,派系纷争的牺牲品,还不如发展为种子为国而战。

其实他心里也没有底气,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仅仅只有一份憧憬,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和谐中华。

至于国共两党的角逐,他也不敢妄加评点,但他心系**,向往与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艰辛奋斗的精神。

杨关白手起家,一切靠缴获过日子,他不认为**的军力弱与国党军,相反很期待与大力支持。

对于这一大批武器弹药,坦克与大炮来说,他不可能交于**,何况这一带几乎没有**的部队。

最主要的是国党军参战,直接促使战斗获得胜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战利品属于国党军。

审时度势,他唯有顺势而为,散播种子渗透一条出路,也是他一直筹谋的策略。

至于将军官衔,在他眼里一文不值,相反还是一份负累,成为蒋某人钳制的把柄。

综合分析,杨关认为这次交易不亏本,抛出重火力消耗的负累,换取了两千士兵。

这两千士兵皆国党军的精英,培养出来又是先遣队的苗子,他认为赚大发了。

同时杨关不担心蒋某人耍手腕讹诈这一大批重武器。

而他当着特派秘书的面撕掉电文,即是吓唬特派秘书,又是一份震慑效果。

以愤怒的模式传到蒋某人的耳中,蒋某人不忌惮三分都不行。

言归正传,杨关在夜幕下稳固得失,筹谋巷战,以及评估小鬼子的动态。

这时,无名镇周边传来零星的枪声,此起彼伏打得火热,夜袭分队正在清剿小鬼子的探子。

十八号急匆匆的跑来,大声说道:“报告教官,我们派出十支小分队,同时向周边清剿小鬼子,估计很战斗快就会结束。”

杨关微微点头,略微思量后问道:“你白天有什么发现?下午坦克与车队大举运动,小鬼子有什么反应?”

“根据观测镜发现一些异常,小鬼子的先头部队大约滞留在十里之外,下午烟尘四起,小鬼子才大举派遣探子渗透。”

“呃,这么说小鬼子很谨慎,没有重兵压境只能说明小鬼子在驱赶平民,这一仗不好打啊!”

“教官,一旦小鬼子驱赶平民进入无名镇,我们该怎么办?”

“嗯,这是一大问题,这样,你安排人贴标语,警示平民注意配合,尽量减少死伤吧!”

“教官打算采取狙杀的方式营救平民?”

“这是唯一的办法,小鬼子不认识国文,一旦平民中有文化人加一配合,营救他们并不难。”

“可是平民不识字怎么办?”

“你小子就不会动脑子想一想吗?你们不是搞了一套乐器吗,吹打起来,再安排人喊话不就解决了吗?”

“是,我这就安排下去,如此一来,小鬼子等着挨枪子吧,哈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