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杨阁老讽刺道:“一时愤ji?分明是处心积虑罢。没头脑的人岂能稳坐于分票中书之位?”

“下官本意只是不忿袁阁老,与他已成水火之势。放肆时候不免有误中副车之举,实非蓄意。”

李估话里有话的含义是一本人目标只是袁阁老这个人而已。

杨阁老当然听得懂,抬手阻止李估继续说下去,脸sè却渐缓了。

他心里叹道,名缰利锁,功名利禄,自己终究也跳不过去啊。又出言教训道:“别以为你是太后亲戚便可以在宫中……”

什么?太后亲戚?李估急忙插话道:“这太后亲戚是何意?”

“别装样子不认了。”杨阁老不耐烦道:“今日有流言道你是太后在苏州府的母族子弟。老夫隐约记得,当年追赠过太后生母,的确是姓李。前后对照,此言不虚,不然太后何以偏袒之极。宫中都知道,太后重亲情。”

李估无语,才半天多时间,就出了个这流言?可巧太后她母亲也姓李…可巧他也是苏州人天下姓李的何止万,他自家事他当然清楚,肯定和太后半文钱关系也无。

李估又想道,难怪方才出入之间,那些同为中书舍人的同僚对他态异常敬畏,原来是把他看成太后亲戚了。身为人微言轻的内廷小

官,得罪了阁老或许只是当不成官,但要得罪了秉政太后,怕是当人都当不成了。

“这流言真的不实。”李估诚恳道。

但杨阁老明显不信,教育了李估一顿便挥挥手打他走人了。

太阳西斜,李估便拍拍屁股下班了。回家的路上,他总觉得今天仿佛忘记了一件事。

随后从袖中却mo出一张手本,这才记起昨天都察院河南道找过他,并传他今天过堂,结果被他彻底抛之脑后了。

这等小事,忘就忘了罢。

吏部尚书捧他上位,兵部尚书是他前辈,左都御史是他保护伞,归德千岁对他有情意,自觉已经立稳跟脚,李估在苏州府时的骄狂之态复萌,轻蔑的将手本撕成碎片,顺手扔到金水河中。

次日十月二十七,是太后圣寿节,朝廷放假一天。从工作狂太祖皇帝定了规矩始,国朝官员一年到头难得有放假时候,真正的屈指可数。

为了彰显天子孝心,太后生日时给大家放假,同时一切从简群臣不必入贺,确实也收到了普天同庆的效果。

虽然不用入直,李估还是有活动要参加。昨晚收到个请帖,教坊司排练出一些新节目,主管部门礼部的几位郎官主事邀请江南文化界著名诗人李才子今日一起去指导工作,关怀一下在籍女xing的生产生活。

有免费的午餐吃,李估欣然往之。!。'(m)無彈窗閱讀'

二百四十章 圣寿节际遇

今日老天爷很给太后面子,是个晴朗无风的好天气。在暖暖的初冬日光之下,李估懒洋洋的钻进了东城演乐胡同,与几位约好的礼部官员会了面。还有两个教坊司九品官儿也出来应承,他们的官名是什么?李估是不清楚的,也不关心。

看官们先不要想歪了,这几位大人真的是去教坊司指导工作了,至少上午是在认真品鉴节目。这是必须的,没此由头,他们也不敢公然来寻huā问柳,不过还是有点心虚,不约而同的俱都没有穿官服。

按照计划…,先在上午看完新节目,中午是宴饮,少不得有召来陪shi的。当然,吃喝完毕、酒足饭饱后,就是个人时间了。京城初冬夜寒,很多夜生活都提前进行,你懂得。

礼部是个清水衙门,小金库收入来源委实不多,无非靠着僧道司卖牒和教坊司卖艺两大项。教坊司除了承应官方仪式中的乐舞差事外,还是可以接si活的。

京城权贵人家办礼事,都要请教坊司演艺助兴,当然演出费不能少,并由礼部直接收取。

所以教坊司乐舞乃是礼部小金库的最大来源,质量如何不可不关心。再说教坊司除了承应礼乐,理论上还有宫中献艺娱情的差事,大人们去检查一下水准很正常。

大约这几位礼部官员听说过李大人在这方面有眼力有经验,又出身金粉繁华的本朝时尚名城苏州府,也是个值得结交的,便通过朱部郎做中请过来一起去考察。朱部郎本人倒并没有来,他作为皇亲进宫给太后贺寿了。

今天太后过寿,顶尖的雅乐班子去了宫中承应,剩下的都是所谓俗乐班子,更适合大家胃口。

教坊司给几位大人安排了一间暖和屋子,众人团团围坐,留出空地。此后有女xing妓家轮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