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 (第1/4页)

帧�

现在差不多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了,眼瞅日头渐渐高升,李大人很体贴的下令道:“马队便不看了,至此为止,都散去罢。”

一千多士卒高声道:“谢过镇抚!”

随后台上众人出了校场,步入守备司衙署,却见大堂上也附庸风雅的挂着匾额,上书“白虎堂“三个大字。

这名字有够耳熟李大人毫不客气坐于正座,拿起花名册点名,而武官们也卸下了盔甲后到堂偈见。

从刚才初见时,李估就感觉少了一人。在守备之下,营中应当有三名把总,辖十五名哨官,总共十八名武官,然而他只见到了十七个。

待到点过名,果然有一个叫侯炳的哨官未到。

莫非又有不知死活的人想叫板?李估不动声色的问旁边辛守备道:“此人何在?”

“今早发现他不见人影,已经派人去寻找了。”辛守备恭恭敬敬答道。

李估放下花名册,却起另外的事情“方才本官检阅营兵,人数似乎不太对,本该有一千八百余兵,怎的少了数百人,莫非本司有空饷?”

辛明惶然道:“镇抚休要误会,卑职怎敢自寻此重罪!本司绝无吃空饷之事!”

原来这武官想要吃空饷,须得先纵容军士逃亡,才能空出人头白领饷银米粮。近几十年来,原有的卫所军户人口滋生,土地紧张,内地又承平日久没有战事,所以出外服役当营兵成了一个不错的出路。每年管饱还有几两银子拿,不定有机会混成头目呢。

军士不逃亡,想吃空饷也没地下嘴,不过不要紧,武官们有另一种法子赚钱,比吃空饷收入更多,风险更。尤其是在扬州府这种大地方,更是好用。

这就是所谓的“买闲钱”也。譬如扬州府守备司的营兵,只要每月向营官缴纳两钱银子买闲钱,并不再领取口粮月银,就可以在保留兵籍、随时接受召唤的情况下,去城中打工或者做买卖去。在扬州府这种高工资地区,就算打工每月也能有二两薪银。

所以,吃空饷这种高风险的方式太老土了,共赢无风险的吃买闲钱才是主流正道。

辛守备拍着胸脯道:“请镇抚放心!卑职严加管教过,那些买闲营兵绝对不会出城,一旦有事只要出动轻骑四处沿街吹起号角,他们便可以迅速回到兵营,一样可以用的上!“留心起来真是处处有学问李大人又问道:“现有多少人买闲在外?”

辛守备少待了片刻,才勉强答道:“府城三营四百余名,高娜两鼻一百余名。”

李估取整数默算了一下,每个月大概有二百五丰两银子,一百五十石米粮的收入,以官价总共折合四百两银子,全年加起来差不多五千两。

多少钱不是关键,但李估感到刚才辛守备回答这个问题时有些迟疑,完全不似通常的干脆。

李大人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精细人,辛守备的迟疑反而他起了较真念头,难道害怕本官分一杯羹么?故意追问道:“这些钱财,又是如何分去的?”

“每月有一百两送巡抚衙门,一百两卑职留用,一百两把总分取,一百两哨官分取。”

李估心里叹道,真看不出来,一个只管三千人的守备每年居然也有一千多两巨额外快,和他这个署理知县的常例银收入差不多了。

他想借机查看一下辛守备的人品,从而判断以后可用不可用,或者如何使用,便试探道:“从今以后,那本官的一份是多少?”

辛守备面无表情的对李大人道:“卑职任凭大人吩咐!”

闻言李大人十分不满,话怎么能这样?这就相当于不愿意了!

从来都是下属主动孝敬上来,多了少了再另,哪有让上司厚着脸皮开口讲数目的道理?

辛守备如此多礼的人,岂能不懂这些,原来他还真担心自己分走他的银子,难道做人就这点村夫见识么。

其实这就是李镇抚不体谅人了,他自觉钱途无量,不大将一千多两放在心上,但对于辛守备而言,这就是他的全部收入了,怎能不看重?

原来的体制是巡抚管守备司,知府在本地节制。现在变成了巡抚、

李镇抚、守备司三级模式,话句话就是多了一个分钱的上司。如果按孝敬一百两算,那么守备司所有武官的外快数目要下降三分之一。

不想此人外表洒脱,试探之下如此贪财气李估正想用什么法子敲打一下辛守备时,忽然有个醉醺醺的军官摇摇晃晃上了堂。

李大人皱眉不语,却见那醉汉走到李估前方,也斜着眼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