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虽然没有什么惨绝人寰的描写,但是这些数据却触目惊心,乐亭县属滦州,滦州、遵化州、顺天府和永平府一带那是煤矿铁矿林立的地方,这一县之地的数据便如此触目惊心,那么一州一府或者扩大到整个国家,那又是何等可怕的一个数据。

然而他刚刚想到这里,就有人把他想的说出来了,朱常洵说道:“父皇,那些百姓被矿主送进煤窑矿山,出来的时候却缺胳膊少腿,更有甚至根本没办法出来,而矿难出现之后,矿主却对死难之人不闻不问,那些矿工都是家中的男丁,若是男丁出事,剩下的孤儿寡母,恐怕就只能逃荒,或是饿死了。这一县之地,矿难便如此严重,那么全国多少大小矿窑,又会诞生多少的孤儿寡母?我们粗略算了一下,考虑到一些无矿的州府,每个月至少有五十万人死于各种矿难事故,若是加上因此造成的饿殍,甚至能够达到百万!”

第八章 君臣博弈

“百万啊!即便是我大明朝的子民又有多少个百万?咳咳!”万历帝心情激荡之下,忍不住咳了出来,半晌才止住,说道:“如此,你们还认为矿政之事,是与民争利吗?那些混账如此荼毒我大明子民,他们算什么‘民’,不过是一群官商勾结的混账!”

方从哲皱眉说道:“矿政之事糜烂至此,却是不得不下手整治了,只是若是派出矿监,恐怕非但无法达成目标,而会适得其反!”

万历帝眼睛一瞪,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重新收矿税的理由,却仍然有人反对,而反对者居然是他一直寄予厚望的方从哲。

原本内阁首辅沈一贯去职之后,叶向高便担任了首辅,不过内阁却只有他一个而已,偌大的一个帝国,又怎是他一个人玩得转的,他多次上书增补阁员,都没有受到回信,直到方从哲出山,万历帝才将吴道南以及几个尚书侍郎调入内阁。

方从哲出山之后,虽说想学张居正做个救时宰相,因为为人才具不足,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不过也因为内阁的完善,战事消弭,方从哲又不参与党争,总算是阻止了国势进一步衰落,这一段时期是万历后期稍有发展的一段时期,若不是后金成立和萨尔浒大败,或许明朝还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中兴。

叶向高眯着眼睛,说道:“皇上,此事是福王爷提出来的,不如听一听福王有什么高见!”

叶向高并不认为朱常洵能有什么解决办法,他认为之所以朱常洵提出这个来,不过是老生常谈,让皇家有借口派出矿监去敛财而已。

朱常洵却马上站了出来,说道:“父皇,儿臣的确有些想法!”

万历帝慈祥地说道:“我儿倒是长进了不少!”

朱常洵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儿臣只是用心做事,准备得充分而已!”

万历帝笑道:“不错,不错,用心做事,若是所有臣工都能够用心做事,我看我们大明也就能垂拱而治了!”说着,万历帝眼睛却看向了叶向高,万历帝是何等人,在皇帝位子上做了几十年的老家伙,叶向高刚刚那点心思岂能瞒过他的眼睛。

叶向高被万历帝看得冷汗直冒,他心中也明白,皇帝是在表达对他的不满,万历帝对东林党一直很讨厌,东林党自认张居正传人,认为张居正是真正的救国之才,那岂不是说万历帝勤政之后对张居正一家的处置是错的。

而且东林党这个党派太独,认为自己是清流正派,其他人都是腌臜不堪的,实际上他们却没什么理政的才能,却把精力都用在了党争上面,皇帝对他们不满那也是应该的,否则怎么叶向高出任首辅的时候,要求增添阁员,万历帝置之不理呢!

“洵儿,你说吧,让我们听听你有什么好办法!”

朱常洵说道:“儿臣也没什么其他好的办法,不过矿监在民间敛财无度,民间百姓深受其害,的确是不宜再派矿监了,儿臣想到了三个具体去做的办法,第一就是要立法,矿业安全律法,召集一些熟悉律法和熟悉矿业的官员一起修订,这样做起事来,也能够有法可依。不过在修订初期,最好将实施的效果返回来,好让我们进行修改!”

这一项并没有触犯到官员和大户的利益,大臣们都默不作声,万历帝则捋须微笑。朱常洵见此,胆子也大了起来,说道:“第二,则要在户部之下成立大明矿业管理衙门,职责就是负责处理整治国家的矿业,在中枢设立总衙门,在各大矿区也要设立分部支部,要将整个国家的矿业都纳入这个衙门管理当中!”

李汝华说道:“王爷,这个衙门单是个架子就不小啊,不知道这开支又从哪里出?具体管理办法又是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