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1/4页)

苏玉京摇摇头,说道:“小女子虽然见识浅薄,不过也知道让定方学习那是为了长本领,不至于一辈子浑浑噩噩!”

这让是让张道玄有些惊异,说道:“好一个奇女子,既然如此,我便手下这个弟子!”

苏玉京连忙拉着苏定方拜师,行了简单的拜师礼之后,张道玄笑道:“从此之后,我就要留在济南府了,若是日后你随王爷前往北京,你们姐弟可就要分开了!”

苏玉京看了看朱由崧,咬着嘴唇,说道:“他不与我相见,也不是一件坏事!若是他想念与我,便自己来看我吧!”

张道玄不禁抚须微笑,苏玉京真是在为他弟弟着想,苏玉京原本是秦淮名妓,认识他的人不在少数,若是经常与他弟弟相见,必然影响到他弟弟的前途,而此行之后,苏玉京恐怕便会进入王府,甚至是后宫,苏定方若学无所成,恐怕也见不到她,此举也是为了鼓励苏定方上进。

因为张道玄与朱由崧还有事情要谈,拜师之后姐弟二人便匆匆而去,朱由崧看了看张道玄,说道:“道玄先生是看上我的大学了吧?”

朱由崧对张道玄的来意一清二楚,他们在与朱由崧一起建立起来了北海中小学和大学之后,就开始发展人手,宣传他们的学派,现在看到朱由崧居然在国内也开设了这样一所规模远超北海大学的大学堂,而且这所大学堂还是能够直通朝廷的学堂,将他们的理念传输到朝中,那是他们多年以来的夙愿,因此他们自然对大学堂眼热无比。

张道玄笑道:“王爷应该知道我们的理想!”

朱由崧闭着眼说道:“我可以让你们在大学里开设一门选修课!”

张道玄摇摇头说道:“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与此同时我们的学科还必须要有一门高等学科!”

朱由崧皱了皱眉头,说道:“你认为他们能够接受吗?”

张道玄笑道:“自然能够接受,为了仕途,他们连王爷您的泰西之学都能够接受,更何况我们的学问,原本就是中华正朔!”

“中华正朔?你们只要一门学科,是要讲墨家学说还是法家学说?”朱由崧不禁问道。

张道玄哈哈一笑,说道:“王爷,这样你对我们圣门的理念有些不了解了,我们只需要开设一门‘黄老之学’便足矣!”

“黄老之学,道玄先生,恕小王孤陋寡闻,道门不是历来讲究出世的吗?你难道要把那些学子都培养成向您这样的道士?”

张道玄摇摇头说道:“王爷,黄是指皇帝,老是指老子,老子的理念是他在为鲁国书吏的时候,饱读上古经书形成的一种思想,这些上古经书虽然大多失散,不过他们的学说却通过老子流传了下来,让我们得以一观上古圣人的治国之法。这黄老之学说的便是,上古圣王的学问,而之后的儒墨法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黄老是根,而其他诸家皆为枝干!”

朱由崧苦笑道:“这话要是让那些儒生知道了,恐怕会跳起脚来反对!”

张道玄略带嘲讽的语气说道:“他们反对也没用,我们华夏历史上从来不缺黄老治国的先例,而以汉初的‘文景之治’以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最富盛名!”张道玄正色说道:“原本道家便是这治国之学,不过后来出了一位庄周,道家这才两分,一个是,庄子继承了老子的修身之学,讲究个人的修养,后人又整合了先秦方士的诸多手段这才发展成了道教,另外一个就是黄老之学,直到隋唐仍然有许许多多的学子研习此学,讲究出世,是与儒家不相上下的治国之学。”

朱由崧说道:“原来如此,到是我孤陋寡闻了!”

对于这些,朱由崧倒是真不知道,若说技术发展细节,朱由崧还能了解一二,不过这种历史人文的发展,他可就不太清楚了,在现代几乎一提中国古代文化,那就是儒家文化,朱由崧也没想到,居然还有一门流传这么久,与儒家抗衡千年的黄老学。

张道玄笑道:“王爷过谦了,黄老学虽然源远流长,只是后来宋明之时,儒家之学发展迅猛,诸位先贤已经不再谈论黄老,秉承黄老之学的人也就渐渐失去了传承,而我们也不过是搜集了一些孤本,才得以一窥上古之学的奥妙!”

张道玄说道:“其实王爷在北海的施政,实际上就有我们黄老学的观点!”

朱由崧奇了:“先生何出此言?”

张道玄笑道:“管子有言,圣王之身,治世之时,德行必有所是,道义必有所明,故士莫敢诡俗异礼,以自见于国;莫敢布惠缓行,修上下之交,以和亲于民;故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