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先生有什么想法?”

李三才说道:“此事我们可从长计议,不过另外一件事情却是迫在眉睫,诸位,朝廷要进行军制改革的事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兵工厂也已经开始选地开工,不过据我所知皇上却有意将军制改革的事情交给北海王,若是真让他掌控了兵权,这才是最大的问题,难不成大家想要重历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不过是两王争权,原本对文人来说,都是老朱家的爷们,为谁效忠都是为大明做事,不过用了对文官的态度可不是太好,方孝孺这种大儒居然被诛十族,这是文官对靖难最不满意的地方。

徐鸿儒笑道:“那么李先生有何高见?”

李三才正在喝一口茶,突然听到徐鸿儒发问,忍不住呛了一口茶水,咳嗽不止,他这次提出军权的问题,不过是为了分散注意力,让在场诸人不要把视线放在抵制“议会”上,哪里想到过什么解决军权的问题?

“这个……我想大家还是等等看朝廷究竟是个什么方略再说吧!”

实际上臣子在军权方面根本是不宜对君主有什么异议,大明朝你可以骂君主昏君,只要你的组织有足够的力量,就能够保你无事,该做官还做官,不过你要是把主意打到军权上,那可就是大逆不道了,就算是诛你十族,别人也没什么好说的。

徐鸿儒不禁摇了摇头,实际上他原本就没有打算依靠这些东林党人,在他看来这些人不过是些充门面的,真正做事还要靠其他的人,若是要是这些人能够给朱由崧填一些麻烦,他也不介意用一用。

在明朝,皇帝毕竟不可能直接将一个军职或是政职赋予某个皇子皇孙,这在洪武年间可能,不过在万历年间长期的传统已经不可打破,不过却也有可以取巧的地方,比如上一次皇帝任命魏进忠为监军,并且将无怨言这个一样毫无根基的军官派到了神枢营里,只要朱由崧拿下了那几个没了后台的刺头,便可以通过魏进忠操纵整个神枢营。

而在这次军制改革上面,万历帝便让朱由崧给了他一个名单,让他给五军都督府重新配置人员,而朱由崧对五军都督府现在的组织结构都不认同,便直接将一份改革五军都督府的计划呈了上去,还把五军都督府改名为了枢密院,而万历帝和内阁也全都认同,反正在内阁他们看来,这个枢密院不可能拥有调兵权,而文官也不可能让他们参与议政,就算是再怎么变,也不可能拥有宋元时期枢密院的威风。

现在的五军都督府,无论是前后左右中军,全都指的是陆军,对于海军根本没有一点地位,而朱由崧要做的正是要改变这一点,他在北海已经建立了一支五六十艘蒸汽大舰的海军,不过北海缺少不冻港,将他们调到山东南方等温暖地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军制改革当中不可能没有他们的地位。

在朱由崧重新设计的枢密院当中,拥有陆军部、海军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四个主要部门,陆军部此时只能控制京营,要进行全国改制,必然牵动大量利益的利益,为时还尚早,海军部则要容易得多,反正现在只有他的那支舰队可以称得上是海军,总参谋部虽然还没有调兵的权力,不过在作战指挥上却可以替代文官的指手画脚,总后勤部则在军队当中设军需官,取代了军官的发放军饷以后勤补给的权力。

当然这些制度只能在京营试行,想要推广到全国,任重道远!

第五章 枢密院(中)

刘宗周连忙笑道:“原来是王贤侄,这件事情也是好事,彝仲他的一篇文章正好没办法在联合早报上刊发,我看过这篇文章,深得程朱理学之妙处,若是有了另外一种报纸,也好给有不同意见的人一个渠道!”

夏允彝却对刘宗周这么容易被王博售卖有些不满,夏允彝属于那种富家子弟,而且是典型的书呆子,对王博这种人根本不屑一顾,在他看来,朱由崧提出的“议会制”当中最大的败笔就是让这些商人参与户部事务。

王博与刘宗周相谈甚欢,已经降到了报社成立的具体事情,而夏允彝却径直站起身来,说道:“先生,晚生身体不适,告辞了!”

夏允彝走后,刘宗周有些尴尬地看着王博说道:“彝仲他……”

王博仍然笑道:“刘先生不必如此,这种事情我见得多了,若是没办法做到唾面自干,我们王家也成不了现在的样子,大明朝的商人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夏允彝离开聚星楼之后,却有一个人拦在了他面前,说道:“夏先生,我家主人有情!”

这人的脸色灰白,而且声音尖锐,在机上浓重的香粉味道,很容易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