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1/4页)

杂拙椭厥雍Q螅��一钩龊?�倭吮焙V�兀��遣豢赡苋媚切┖煲乃僚澳涎蟮模 �

王博皱了皱眉头,说道:“若是王爷真有志于此,那自然是好,不过那些红毛夷人的战舰也的确是厉害无比,我们的海军能够达到那种程度?”

沈应奎不禁哈哈一笑,说道:“贤侄,你是没有看到过登州平乱时候,北海的战舰,若是你看到了,肯定不会这样想了,我们的战舰和火炮绝对要比西洋人厉害得多,这一点你只要到山东登州打探一下,便知我又没有骗你!”

此时周围一些议员也附和说道:“这一点沈先生,绝对没有乱说,那火炮在十几里之外都能够打到蓬莱水寨上,端的是厉害无比!”

王博也听说过北海舰队的厉害,不过没有亲见总是有些不放心,不过此时也由不得他犹豫了,说道:“如果真是如此,我们愿意将关税的税率提高到十五税一!”

陈家玉也在心里暗自盘算着,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就算是十五税一,他能赚的也比以前要多得多,虽然不忿王博等人自诩精明,不过在真正的利益面前,他仍然说道:“这件事我也同意!”

第二天,因为早早经过协商,开放港口,放开海禁的提议,很轻易地就通过了议会表决,这种善政,几乎没有人会阻拦,除此之外,议会商议最多的还是,关于漕运改革、京沪铁路和陕西的赈灾问题。

第十章 南洋剧变

漕运改革,那是湖广、浙江、南直隶和山东等地深受漕运其害的州县议员,当然提出这个议案来的人并不多,毕竟很多州县的议员本身都是依靠漕运发家的商人,漕运本是国家战略运输,不过主要负担却在百姓身上,而漕运管理不严格,或是官商勾结之下,利用漕运,夹带私货,根本就是稀松平常,想象一下,如果有了一条完全不需要自己花钱的南北商路,相信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能够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人所代表的那些平民虽然也是深受其苦,不过他们自己却深得其利,因此他们对漕运的改革并不热衷,甚至是抵制,不过中国读书人当中从来都不缺那种充满着责任感的“为民请命”的读书人,因为他们的学识和名望,被选为了议员,这次也是满腹壮志,想要为自己的家乡父老,做点好事。

因此双方就这问题争论得几位激烈,原本那些只知道“为民请命”的几个文人想要对抗那些官商组织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过很快他们就有了强援,也就是那些虎视眈眈想要修筑“京沪铁路”的铁路公司多代表的北方财团,修筑京沪铁路以及改革漕运,实际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只要议会和朝廷承认了漕运的问题,那么改用铁路海路,就有了政策基础,到时候谁敢反对他们建铁路,那就是祸国殃民。

铁路给他们自己带来的巨大利润已经让他们无法割舍,而给国家带来的便利,也已经出现端倪,而且还有几位素有清名的文人议员在前面当做门面,光鲜的表子里子都有了,再加上远远超过那几个漕运商人的实力,那些漕运商人根本没有丝毫的胜算。

虽然没有胜算,不过那些人还打算再拖延几分,好争取更多的利益。只是他们不过是一厢情愿,在最初的交涉无果之后,议会马上进行了表决,漕运商人只是江南商会当中的一小部分,无论王家、陈家还是沈家都不会为了他们这些人,得罪现在的北方财团,因此漕运改革的提议被迅速通过,并且由一些人提出了数百条具体的建议,包括漕丁妥善安置、运费由官府承担、改用蒸汽轮船以及多用海运等等。

如此还不算完,在议会的第三天,就有大批的议员因为受贿被抓入大牢,现在议会政治刚刚开始,还没有什么“政治献金”的说法,这些人的受贿证据那是确凿无疑,等待他们的将是公开的审判,以及连根拔除的激烈措施,北方的财团不会允许这些人以及这些人后面所代表的势力,在他们修筑铁路的时候从中作梗,与其等到他们搞鬼再收拾他们,还不如直接在议会举办之时,一举拿下,反正他们屁股后面都不干净,收拾了他们也不算是冤枉,而且有了议会的表决,他们就能够摆脱构陷的名声,毕竟议会是**的代表,他们是秉承**做事。

在京沪铁路和漕运改革上面,双方斗得激烈,不过在陕西赈灾、铁路、水利以及石油开发方面他们却兴趣缺缺,除了一些陕西籍的议员还在声嘶力竭地疾呼之外,其他**多数都没有支持他们的意思。

陕西那地方原本也是一块风水宝地,水土肥沃,地形险要,因此也成了一个王霸之基,不过自从隋唐之后,关中因为开垦过度,就变得越发贫瘠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