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但是李尔瞻却明白,这样大明距离圣人的“大同世界”就越发远离了。现在唯一继承了圣人之学的也就是他们朝鲜王国了,“小中华”或许已经不足以说明他们朝鲜文化的优越性了。

而大明礼崩乐坏的表现之一就是方世鸿出兵咸境道,将属于朝鲜的咸境道划入了铁岭府当中,并且在鸭绿江设立水军,将整个鸭绿江都变成了大明的内河,这让朝鲜人怎么忍受得了,他们好不容易从大明手里赖来了这么一大快土地,几百年后居然就被人弄回来了。

因此温体仁在与日本人签订条约之后,李尔瞻马上就来到鸿胪寺,要求温体仁上书朝廷,让方世鸿收兵,温体仁却不慌不忙地喝着茶,笑道:“李大人,据我所知这咸州,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咸境道,自古就是辽金之地,原本就是我汉人地界,尔等据有此地百年之久,我大明朝廷不欲加罪,还不知足?”

李尔瞻怒道:“胡说,当年成祖陛下已经将咸境道让与我们朝鲜王国,你难道还想违逆祖制不成?”

温体仁冷笑道:“当年成祖陛下可不是如此说的,成祖当年所说的是‘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争焉”,成祖陛下所说的是朝鲜也是我大明所属,不过如今尔等国王李珲窃据王位,却在铁岭战事当中,首鼠两端,甚至还趁机出兵抢占原铁岭卫属地,这等落井下石的做法,岂是一个属国应该有的做法,你们的‘小中华’就是如此背信弃义的吗?”

光海君李珲也是个厉害的人物,在壬辰倭乱之时,宣祖仓皇逃往平壤,命令当时只有十七岁的李珲摄国事,李珲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在壬辰倭乱当中表现得十分不错,这在一项软弱的朝鲜政府当中,是十分少见的,因此朝鲜宣祖想要立李珲为世子,并且向大明朝廷请求册封李珲,然而明朝那时正是争国本激烈之时,气焰正盛的东林党怎么可能让弃嫡立庶的事情发生在他们面前,因此答复宣祖:“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越”,因此不许,而后几次上书都不曾允许。

一直到李珲即位都没有受到明朝的册封,按照朝鲜的历史没有接受上过册封的王位,是没有权威的,因此李珲对明朝也是颇有怨言,因而在铁岭之战当中,也是左右逢源,在他看来满清八旗极为厉害,明朝即使是占得上风,也没有力量将他们消灭,于是便想要向西扩展自己的领土,但是到头来,却没想到明朝的军事力量居然轻易地打败了满清八旗,而他们的军队正好碰到进军的明朝军队前面,方世鸿一见这还了得,满清这等不知所谓的野蛮人也就罢了,朝鲜一介属国,居然也想侵吞我大明的领土,于是直接下令将朝鲜军队赶出了铁岭,并且将咸境道也给占据了。

温体仁虽说在历史上是个反面人物,不过他的心机和学识却是不能否认的,在对付周延儒钱谦益等人十分拿手,在对付朝鲜人同样驾轻就熟,况且明朝现在还是占据绝对的军事优势,占有军事优势,无论怎么谈,都不会有吃亏的事情。

温体仁继续说道:“既然尔等不遵上国,那么我们大明也就没有必要在将你们当成属国看待了,尔等侵入我国,完全可以按照战争来看待,就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打得败我们大明的雄师了!”

李尔瞻一听不禁慌了,壬辰倭乱之时他们的正规军就已经被打得乱七八糟了,虽说李珲即位之后,重整军备,但是也不可能跟大明那种纯火器军队相比。李尔瞻连忙说道:“温大人,万万不可啊,我们绝对没有背叛天朝上国的打算,这次我们还为太子和太孙殿下带来了十几位美女和大量的东珠,这都是我们对大明的一片忠心啊,还请温大人明鉴!”

美女东珠,那是朝鲜人的两大特产,朝鲜半岛上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养育出来的美女都是极为高挑水灵的,自古就有昆仑奴新罗婢的说法。而明朝自从开国,朝鲜便经常向后宫敬献美女,以此来影响明朝君主的感官,加强明朝与朝鲜之间的关系。

温体仁最后提出来的条件,确立了咸州归属大明铁岭府等等,这些割让土地的条件在实际占领之下,李尔瞻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明朝居然要求李珲逊位,另选朝鲜王室当中贤能之人担任皇位,理由自然是因为得位不正和首鼠两端。虽说朱常洵也是幼子出身,不过因为朱常洛的昏招让他有了名义上的正统,因此他现在对于维护正统并不怎么排斥。

然而对此李尔瞻自然不可能答应,谈判一下子陷入了僵局,最后邵杰出面,答应了李尔瞻的条件,不再追究李珲的事情,才算是将谈判停了下来。

送走李尔瞻之后,温体仁不禁问道:“邵大人,既然国朝并不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