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第一卷 丫鬟篇 第一卷 丫鬟篇 第十九章 食疗治病

第一卷丫鬟篇第十九章食疗治病

“我问你,这是什么……”张妈抓了一把黄色的小颗粒在手里面,盯着我问道。

“这是小米。”

“嗯。”张妈脸色稍好,“还有呢?”

“这个也叫粟,去壳后叫小米。应该是北方运过来的,咱们杭州没有种植。这小米也有粘和不粘之分。不粘的叫粳小米,可用来蒸饭煮粥,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点。小米粥能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吃过,所以知道。收到张妈鼓励的目光,我又继续道:

“特别是能滋养血,产妇吃了有助于恢复体力。所以有‘小米加红糖,可以代参汤’这种说法。粘的叫糯小米,产量比较少,一般用来酿酒,但也可以做成糕点……”我习惯地“旁征博引”,尽可能地让答案更完整,压根就没注意到一旁的那帮丫鬟小厮正瞪大了眼睛望着我。

张妈似乎对我的答案很满意,点了点头,转身面对大伙,道:“咱们府里,五谷杂粮,品种齐全,许多都来自全国各地,所以,做出的糕点口味独特,而且还能养生治病呢。”

一旁的丫鬟小厮听到此处,都齐齐点头,小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悄悄站到了我身后,在我耳边轻轻地道:“霍老爷的病就是吃了张妈做的糕点好转的呢。”

张妈似乎听到了,望了她一下,平静地道:“别看这简单的五谷杂粮,这里面学问大着呢。以后,你们要多用用心,好好琢磨。”

“是!”

我小声向小菊问起霍老爷的病。

原来,霍老爷子是杭州城里另一富商霍家的家主。霍家是漕运大户,与苏府商业往来密切。霍老爷子现已年过七十,在当时是少有的高龄了。他早已将家业交给儿孙辈的打理,自己在家颐养天年。老爷子身体一向健硕,但前年开始,感到下肢痿软无力,浮肿麻痹,时感蚁走,大小便秘涩不通,其后食纳渐减,精神不振。儿孙辈的倒也孝顺,遍请名医,还弄些丹药秘方,却不见好转,更有些加重,去年年初开始更是精神惛愦,迷惑健忘、语言错乱。

职业的习惯,让我不自主地思考起来。怎么像是现代的糖尿病神经炎之类的症状啊。这难道就是《千金方》上记载的“脚气病”么?我记得唐朝应该正是“脚气病”盛行的时候。而且,小菊口中的霍老爷子,让我想起电视剧里演的那些红光满面体胖腰圆的富商财主。这霍老爷子家大业大,想必是养尊处优,富态悠闲,得了这种富贵病的可能倒是挺大。

“那后来呢?”

“后来,咱们家老爷去看望老爷子,带了几样张妈做的点心,老爷子吃了胃口大开,老爷就经常让张妈做些膳食点心送过去。去年下半年,杭州城里来了一位大夫……”

那大夫把脉看过后,好久没有说话,在霍家人诧异的眼光中,伸手拣起一块霍老爷子头放着的糕点尝了起来。据说他没开任何方子,只是吩咐霍老爷停服各种丹药,下走动,每日饮食由做这糕点的人来准备。霍家人当时想必是满脸疑惑与不屑,那大夫却很有个,留下一句“听不听在你们!”后,拂袖而去。

第一卷 丫鬟篇 第一卷 丫鬟篇 第二十章 端午之节

第一卷丫鬟篇第二十章端午之节

“那他们照着做了没有?”

小菊说得口干舌燥,抱起水杯咕嘟咕嘟喝了起来,随后又有些唠唠叨叨地讲了起来。大意是霍家人见反正已经请遍了所谓的名医、试过各种神丹秘方,病也不见好转,也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向老爷讨要厨子。老爷刚开始自然不肯,却经不起霍家人五次三番的软磨硬泡,夫人又慈悲心软,从旁劝解,也就同意将张妈借了过去。说也奇怪,经过这番调治后,霍老爷子的病倒是大见好转。

“于是大家都把他的医术说得神乎其神!”我接口道,然后斜睨着她,“对吧?”

“嗯。”小菊抱着杯子,一脸崇拜,重重地点了一下头,“他就是杭州城大大有名的赵神医!”

听完,我对那个赵神医十分感兴趣,道:“这个神医,一定要去见识见识。”

小菊扑哧一笑,指着我道:“你其实早已见过他了。”

“哦?什么时候?”

“你生病的时候,赵神医还来诊过,开过方子呢。”

“哦,那我更要去见识见识了!当面不识神人,真是罪过!”

小菊两眼放光:“你知道吗,现在张妈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