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 (第1/4页)

“回老祖宗,宝玉如今在卜奎咱家的府兵团那里,冯紫英他们都在那里,安全着呢。因为舅舅家的府兵团被打散了,他要在那里等一下,看看还能不能有王家的子弟回来。也好收拢队伍。过些时日就回来了。”

薛蟠说完,终于暗暗地舒了口气。

这些话,是贾琏教给他的,一路上,他不知道背了多少遍,生怕说错一个字。

“你们看看,宝玉如今果然懂事了,知道体恤部下了。也好,这事儿做得对,晚些回来就晚些回来吧。蓉哥儿和环哥儿怎么样了?”

“他们两个也在那里呢,跟宝玉在一块儿。他们都叫我替他们给老祖宗请安呢。”

“呵呵,这么远的,哪里还需要那么多礼数。都平安了就好。你舅舅家的信哥儿呢?”

“信哥儿也在那里呢。到时候,他跟宝玉他们一块儿回来。”

“好了,这我就放心了。打了败仗不要紧,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人平安了,就是上上大吉了。行了,蟠哥儿,你赶紧回家去吧,你家里也天天惦记着你呢。唉,看你都瘦了,可怜见儿的,叫你母亲给你弄点儿好吃的。好好犒劳一下。”

薛蟠如释重负,又跪下给老祖宗磕了头,赶紧溜了。

薛蟠刚走,各房的人就闻讯而来,很快就把老祖宗的院子给挤满了。

主子们进屋,下人们在院子里呆着,琥珀等丫鬟,则跟下人们议论着刚才从薛蟠那里听来的消息,听得宝玉等人平安无事,也都很高兴。

屋子里面,贾琏则跟主子们一遍一遍的重复着刚才的话。贾赦、贾政、贾珍、王夫人则问得最为详细。

王熙凤虽然很想跟贾琏说几句话,但是,此时长辈们都在,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只是盼着早点儿说完回家。也好说些悄悄话。

眼看着就到了摆饭时间,老太太心里高兴,就留众人都在她这里吃饭。

现在是夏天,天儿也不凉,就在院子里摆席,叫厨房把饭菜都传到这里。大伙儿一边儿吃酒,一边儿听贾琏讲述北温都拉的故事和宝玉等人的故事。

这就是老太太有点儿私心了,她是想叫更多的人,都听听宝玉的故事。

老太太的这点儿心思,贾琏早就看出来了,就在心里暗暗叫苦。

其实他一直是在卜奎,根本就没到北温都拉去。

宝玉等人当初也没到府兵团去,而是在卜奎过而不入,跟着大部队直接到了北温都拉,若不是他遇见了薛蟠,他甚至都不知道宝玉等人到了北温都拉去,还以为他们在家里呢。

王家的府兵团,乃至于整个的朝廷大军,到了北温都拉,根本就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第一次跟鞑靼人正面交战,就一战即溃,大败而逃。哪里有什么战绩可言?

不过,为了哄老祖宗高兴,贾琏只好硬着头皮编了些故事。

好在他现在是懂得带兵的,又打过红石滩和两次二道江战役这样的硬仗。故事说起来,倒也不费事,只要把自己经历的那些事情,安在宝玉等人身上就好了。

贾政、王夫人、贾珍等人问的很详细,赵姨娘也凑过来,问一些关于贾环的事情。听得贾琏把宝玉这些人个个夸得无比神勇,就都很高兴。

议论纷纷中,就又提到了宝玉等人临行时,跟贾珉的纠纷。

贾珉是贾政的儿子,他是不好说什么的。贾赦说起来,就无所顾忌了。

现在贾琏有了出息,又是在二道江打败鞑靼人的主要人员,正在等着皇上召见,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反观贾珉,得罪了皇上,如今只能躲在外面,甚至都不敢回帝都,就未免把贾珉看扁了。

“唉,这个珉哥儿,也真是不识时务。若是不跟皇上作对,哪至于如此,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见父亲现在还对贾珉有如此偏见,贾琏心里就不太高兴。但是,终究是自己父亲,也不好说些过分的话。

“珉四弟性情耿直,此次反战,实为明智之举。北温都拉的情形,也就只有他最为清楚。这不果然就败了么。若非我们府兵团在二道江重创了鞑靼人,此时他们早就南下,横扫千里,打到盛京了。”

“这跟他珉哥儿有何关系、还不全是你们的功劳?”

“父亲有所不知,正是珉哥儿安排打这一仗的。”

“真是珉哥儿安排的?”

“正是,父亲不信别人,难道连我也不信了吗?”

“即便如此,珉哥儿也是对外人好,对自己家人,未免刻薄了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