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 (第1/4页)

但是,有一个目标,应该是明确的。那就是把太子和公主救出来。

估计只要王子腾达成了这个目标,他的钦差任务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庶几也可以跟皇上交差,在大臣们那里说得过去了。

王子腾的京营有将近一万五千人马,此次也随王子腾前移至卜奎。这对于贾珉来说,是个有利的因素。

有了一万五千人马,加上他的府兵团,加起来两万来人,到时候,就可以跟鞑靼人进行一番周旋了。

只是现在这些人,跟朝廷的其他军队都差不多,还必须进行训练。否则,在鞑靼人面前,也不过是靶子而已,白白去送死的。

此次朝廷虽然在温都拉大败,但是,从总体实力上来讲,鞑靼人的力量,仍然是不能跟朝廷相比的。

此次朝廷败得如此狼狈,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前的大德王朝,基本上是文官当政。这些人,务虚行,做起实务来,就要差得多了。

这既是历史传统的沿袭,也是文人轻视实务的弊端。不能说没有忠臣,但是能臣却注定是缺乏的。

从军事上来说,朝廷的总体军力,也不是鞑靼人所能相比的。

但是,鞑靼人只是偏居一隅,而朝廷却有广袤的国土和漫长的边界需要防守,所以力量分散。

除了多年来武备松弛,缺乏训练,军队没有战斗力之外,朝廷军队分布的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弊端。

作为拥有朝廷将近三分之一军力的西南三藩,多年来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西南边界以外,都是大德的藩属国,目前基本上都臣服驯顺,并没有什么野心,对于大德构不成什么威胁。

不稳定的因素,只是一些当地土司。

土司的那点儿力量,在朝廷的三分之一军队面前,算个什么?

几十万大军虎视眈眈,有几个土司活腻了,总是想着造反作乱?

但是,恰恰在此次北温都拉之战时,西南土司又作乱了,各地匪患又起了。

哪里就会那么巧?纯粹就是一种南北呼应行动而已。目的就是不让朝廷调动三藩的军队,到北方来增援而已。

况且,几十万大军在西南近百年了,连当地几个小小的土司都平定不了,连一些乌合之众的土匪都对付不了。这明显违反常识的事情,谁会相信?

不过还是养匪自重那套把戏而已。

现在的西南三藩,把持着当地的军政大权,赋税不上交,朝廷还要给他们军费。已经成了大德王朝的一个吸血毒瘤,经过多年经营,拥兵自重,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即便是朝廷,现在对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立春一直没走,这些天皇上也没叫人来找她。很显然,皇上是默许她来找贾珉的。

现在,贾珉正式告诉立春,他决定去卜奎,设法营救太子和公主。

立春非常高兴,随后就走了。估计是回去向皇上禀报了。

贾珉去营救太子和公主,皇上自然不会拦着。没准儿,听了之后还会偷着乐,自以为自己的计谋成功了呢。

平儿他们已经开始收拾行装,明天就要返回帝都,随后启程去卜奎。

就在这个时候,黛玉来找贾珉了。

“珉四哥,我也要跟你去卜奎。”

黛玉也不拐弯抹角,一进来就直奔主题。

此前,黛玉跟贾珉一直没有多少接触。虽然从来没有冲突,但是关系也是若即若离的。

其实这也不奇怪。

贾珉在府里的时间本来就短,又不象宝玉那样,整天爱往脂粉堆里钻。所以,即便是跟迎春、探春和惜春这几个姐妹,在一起的时间都很有限。

不过,最近这些天以来,因为在这里时间久了,所以黛玉跟贾珉亲近了不少。

尽管如此,黛玉提出要去卜奎,还是让贾珉感到意外。

“林姑娘,在府里呆的好好的,何以突然要去卜奎了?那里山高水远的,去了未必适应啊。”

“虽然是极北苦寒之地,但那里究竟是有人烟的。宝姐姐、平儿、晴雯他们都能去,我又如何不能去了?他们在那里能待得下,我就能待得下。如今我自己孤身一人,走到哪里,哪里便是家了。”

去年,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已经去世,黛玉如今倒确实是孤身一人了。

“在府里呆的好好的,怎么突然想起去卜奎了?”

“珉四哥,我也不瞒你。别人都以为我在府里呆的好好的,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