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这圣旨写的花团锦簇、骈四俪六,武凯也就是近来读了几本书,才勉强分辨出了其中的意思。

等念完之后,李公公将那明黄卷轴双手奉上,武凯也双手接过,便算是宣读完毕。

问了李存忠的意思,武凯便将他请上了马车,率领大军原路返回祝家庄。

虽然那圣旨上写着接旨之后,要立刻启程进京,可是再过几日,那江浙大军就要赶到祝家庄,若是胡乱厮杀起来,岂不糟糕?

所以武凯与李存忠商议了一下,决定在祝家庄等上几天,先由李存忠出面,斥退了那群胡乱‘借道’的江浙兵再说。

另外,武松的婚事也要这几天之中尽快落实下来,否则武凯前脚一走,程知府后脚便悔婚,二郎岂不是空欢喜一场?

却说这一路之上,武凯也在琢磨着,要带哪些人去汴梁。

他这次是高僧的身份,被征召去汴梁宣扬佛法,按说是不能带女人的。

可问了李存忠才知道,如今汴梁城中有些身份的僧道,个顶个都要置办几房妻妾,就算娶不起老婆,也要时不时去狎妓取乐。

据说这风气就是打从大相国寺传来了,早几十年就开始了,如今旁人早就看习惯了,若是孑然一身,反倒惹人侧目。

因此武凯仔细考虑之后,决定带扈三娘一起上路,一来路上可以暖床,二来也能充当护卫。

至于其它妻妾,吴月娘身怀六甲不良于行,庞春梅又担着内外诸多事情,不得随意离开至于西门秀,她本就不是个会伺候人的【除了在床上】,带她上路反倒是多个累赘。

随从方面,武松要替自己坐镇祝家庄,更要维系与程知府的关系,自然不能离开。

栾廷玉虽然可以带走,但考虑到武松未必能独当一面,还是把他留在东平府为好。

法海和尚必须带去,这厮好歹也是个真和尚,到了汴梁说不得还要向他讨教些佛门的规矩,免得在宋徽宗面前出糗。

其余人不是各司其职,就是不放心带进京城,想来想去,也只有时迁、解珍、解宝三人最为合适。

解珍解宝可看家护院,时迁能打探消息,基本也就够用了。

一路无话,到了祝家庄已是傍晚时分,武凯一面命人收拾上房,一面吩咐摆下酒宴,给李存忠接风洗尘。

作陪的只有武松一人,他抽了个空子凑到武凯耳边,问道:“哥哥,你真打算去东京见皇上?”

“不然还能怎样?”

李存忠就在左近,武凯却不想和他细谈这事儿,于是岔开话题打趣道:“二郎,上次我让你娶李瓶儿时,你老大不乐意,这次却怎么不开口反对了?”

武二郎一张脸立刻涨得通红,讪讪的‘俺’了几声,才想到了合适的理由,忙分辨道:“那时哥哥想让李瓶儿改嫁,实在有违妇德,我心中自是不喜,如今……如今既然是明媒正娶,哥哥出面做主,俺岂能反对?”

说到底,他还是很满意这门婚事的,毕竟在常人看来,没有功名在身就能娶到高门嫡女,绝对是祖上积德的美事儿。(未完待续。。)

第212章 剃度

【马上要进京了,需要分出一卷,从第一章开始吗?】

大观三年,同州河清,兹有清河【县】人武凯,观之而彻悟,故遁入空门,立下宏愿……

这一段话,出自武凯刚刚领到的度牒,大意是说:他在十二年前,目睹了同州黄河突然清澈见底的奇迹,因此大彻大悟,决心出家当为僧,积德行善、济世救人。

这还是在武凯极力要求下,不太夸张的写法,否则按照法海的意思,非给他整成从娘胎里就开始悟道参佛,一出生就指天誓地、唯我独尊这样才符合他斗战胜佛转世的身份。

大致翻了翻,便将这份度牒随手扔到桌上,武凯在椅子上坐直身子,吩咐道:“行了,开始吧。”

“那徒儿便僭越了。”

法海、慧能师徒早已准备多时,闻言立刻把剃头挑子扛到了近前,慧能先用火筷子,把在开水里煮了半天的剃头刀夹出来,用湿毛巾冷却,又在不知什么动物的毛皮上来回蹭了几下,这才恭恭敬敬的递到法海手中。

按理说,僧人剃度的时候,还要在佛堂里进行一系列的程序不过武凯那耐烦这个?

反正度牒上写的是他十二年前,就已经剃度出家了,如今不过是补上一刀,仪式什么的能省自然就省。

别说,法海的剃头的手艺硬是要得,不片刻功夫,大把大把的头发便落在地上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