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页)

更有人将他收高衙内为徒的事联系上,‘赞’他们师徒不愧是‘一脉相承’的禽兽。

于是现在无论朝野,对武凯的评价都是‘有才无德’四个字忠臣义士对他厌恶有加,平明百姓对他敬而远之,也只有一众奸佞和希图幸进的小人肯与他为伍。

恼怒之余,武凯私下里琢磨着,这事十有**便是宋徽宗的手笔。

至于宋徽宗这么做的目的,大概有两个,一是怕武凯积攒下人望,日后难以制衡毕竟武凯现在表现出来的能耐,已经比那林灵素、王仔昔强出许多,若是再积攒下一呼百诺的人望,那就太让人放心不下了。

这二来嘛,他大概是想通过章慧的出轨门,彻底搞臭章家的名声,好报当年章淳的一‘言’之仇。

可就算猜出幕后元凶是谁又能怎样?

先不说武凯并没有任何的证据,就算手上真有证据,除非想现在就和宋徽宗闹翻,否则还是只能忍着。

于是乎,顾大嫂刚走没几天,府里便又多了个能看不能吃,还整天寻死觅活的章慧,别提让人多郁闷了!

以上两件事虽然让武凯很是郁闷,但真要说开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他身边不缺漂亮女人,也并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是好是坏。

但第三件事,却当真让武凯肉疼不已。

腊月十二,没面目焦挺带着武松的亲笔信匆匆赶回了京城,信中详细叙述了红巾军年前被困杭州数日,又带着朱等人突出重围的经过。

根据信上描述,红巾军守城时因为城内官军叛乱,死伤了一批士卒;杀出重围时,又被万余贼军围追堵截、沿路埋伏,虽然仗着火器护身,总算是突围成功,却也损失不少人马。

等到了安全地带一查检,随武松、栾廷玉南下平叛的两千红巾军,竟足足少了将近一半!

其中更有赛叔宝酆泰、镇三山黄信、铁笛仙马麟、丧门神鲍旭、以及宋雄五员将领先后阵亡可以说是红巾军成军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当时武凯足足把那信看了三遍,又问了鲍旭信中未曾言明的细枝末节,然后在客厅里足足骂了半刻钟,大半是在骂武松,小半则贡献给了栾廷玉。

从这次杭州一役的情况来看,非但武松不适合担当军中主帅,便是那栾廷玉也缺了几分临场应变的能力。

不说别人,若是换了武凯亲自率队南下,见贼人大队人马来势汹汹,己方又明显实力不济,肯定会选择避其锋芒、战略转移反正红巾军在杭州毫无利益可言,再加上军中有朱撑腰、朝堂上有武凯、童贯做主,完全没必要在这里死守。

即便不得不死守杭州,武凯也不会只顾着自家阵地那一亩三分地,而是会先把全城的兵马都掌握在手中还是那句话,既然军中、朝堂都有人撑腰,便是临时篡权又有谁敢说什么?

再说最后突围时,那贼人以摩尼教信徒为根基,其中迷信鬼神之人必定不少,正可以先用少量火器装神弄鬼,一来震慑恐吓敌人,二来给自己人壮胆,三来还能顺便从城中多拉些炮灰。

然而以上这些,两人却是一件都没能做到!

总之,这次武松和栾廷玉的表现,让武凯很是失望,同时也萌生出了一个念头是时候招揽几个真正的历史名将了!

第69章 联姻岳飞

若要论两宋之交的名将,恐怕大多数人头一个想到的便是岳飞了武凯自然也不会例外。

不过按照时间推算,岳飞现在应该还是十几岁的少年,更没有经历过任何军务历练,也不知能发挥出日后几分的能力。

这倒也罢了,左右不过是慢慢培养便可,真正让武凯担心的其实是岳飞的忠诚度问题岳飞对大宋朝廷自然忠心不二,可武凯却是暗藏另起炉灶的心思,若是把这小子历练出来,他转脸就带着自己精锐人马去死保大宋江山,那自己岂不成了冤大头?

而抛开岳飞这头号名将坯子不提,接下来就该说到韩世忠了,要说对现在的武凯而言,招揽韩世忠也不是什么难事,只需在建立水师时,求童贯调韩世忠过去做个副将便可。

然而和岳飞一样,难的是日后如何让韩世忠背叛朝廷!

人同此理,既然对岳飞、韩世忠有这方面的顾忌,似那张俊、刘光世、吴等南宋中兴将领,武凯自然也不敢随意拉拢。

哎~

如果韩世忠的老婆早死上几年多好?

那样武凯就可以名正言顺,将干女儿梁红玉嫁给他,届时成了自家人,招揽起来可就简单方便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