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犹如目睹一个伤心之极的女子在眼前低声倾诉一般。

“这首词真是……真是……”

赵福金一双妙目不觉便迷离起来,将那首词贴在心口,喃喃自语间也不知赞了多少回。

好半响,她才注意到李清照脸上竟是愈发苦涩,不由吓了一跳,奇道:“先生,不管那和尚说的是真是假,您都得了一首绝妙好辞,却怎得如此不喜?”

李清照苦笑摇头,却终究敌不过她娇声漫语,只得解释道:“常言道诗由心生,除去那些唱和应酬之作,诗词往往便是一个人当时处境的写照,这首词若真是我数年后所作……”

李清照虽然没有把话说完,但赵福金也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这首词论意境自然是极佳,但那贯穿始末的凄苦味道,若真是李清照数年后的境遇写照,却是大大的不妙。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尤其细品这一句,恐怕不是年老色衰而失宠、便是中年丧夫哀苦无依!

赵福金想到这诗中所述的情景,心中也是寒颤不已,忙宽慰道:“先生不是说过那‘妖僧’是个骗子吗?这骗子说的话,您却怎么当了真?说不定他是凑巧得了这首词,便特地拿来先生面前招摇撞骗呢!”

这番话其实连赵福金自己都不信,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虽然悲戚凝重了几分,但与李清照如今的诗词是一脉相承,天下虽大,却去哪里寻一个与李清照文风相似、又才情不逊分毫的女子?!

“但愿如此吧。”

所以李清照也只是苦笑一声,从她手里接过那首词,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又强颜欢笑道:“不说这些了,你我今日一别,也不知何时才能福金?”

说到一半,却发现赵福金在那里愣愣的发起呆来,不觉提高音量唤了她一声,谁知赵福金回过神来之后,脸上却多了些绯红,李清照不由奇道:“你这是怎么了?方才到底想什么那么入神?”

赵福金略一犹豫,想到‘先生’方才的坦诚,便也凑上前,红着脸在李清照耳边细语了几句。

李清照听的哑然失笑,摇头道:“你这才几岁大,却急个什么劲儿?”

却原来赵福金方才突发奇想,打算让蔡寻武凯问一问子嗣她嫁给蔡三年有余,却一直没有任何动静,近日便也开始焦躁起来。

赵福金满面羞红,正待扑入李清照怀里撒娇,却听李清照又叹息了一声,带着些落寞道:“虽然不必操之过急,但能早日诞下一儿半女总是好的既然驸马与那和尚有些交情,你改日便托他去问上一问吧。”(未完待续。。)

第102章 军法官、营妓、贼

宣州城南,军屯驻地。

当啷~

刚一走进军帐,牛皋便将手里的长枪扔到了角落里,然后也不管地上那毯子脏是不脏,四仰八叉的往上一趟,没口子的抱怨着:“直娘贼,这大半天巡逻下来,都快把牛老爷给累死了!”

说着,又把两只靴子甩掉,将一股酸臭味填满了整个帐篷。

岳飞无奈的扫了他一眼,捏着鼻子将那两只靴子扔到门外,又将牛皋的枪捡起来,与自己的兵刃一同归置好,这才坐到了几案后面,从坐垫下翻出一本《宋刑统》,对照着桌上的卷宗一一审阅。

兄弟几人来到宣州大营之后,武松见岳飞为人方正,又对军规条例了如指掌,便把其他人留在自己身边充任亲兵,单独将岳飞暂调到了铁面孔目裴宣身边,协助裴宣整肃军纪只等岳飞借此在军中立下些威信,再调拨一营人马归他统领。

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禁军十将,这等安置绝对算得上是委以重任,又正好应了岳飞爱惜百姓的心思,因此他推脱了两次,便也欣然从命了。

原以为凭着自己对军规条例的熟悉,只需秉承刚正不阿一视同仁的做法,便也足够了谁承想真个走马上任之后,岳飞才发现这军法官实在难为。

盖因如今这宣州大营当中,除了武松麾下的红巾军之外,还有苏杭等地的溃兵,从淮南西路调来的厢军、郡县乡兵,以及附近士绅为了自保而组建的民团。

这林林总总夹杂起来足有四万多人,妥妥的支强干弱,其中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虽说暂时都在朱、武松麾下效力,却又有一定的独立性,若是行军法时处置不当,很容易便会激起兵变。

岳飞初时只依军规行事不论其他,颇闹出了一些乱子,幸亏武松不是个软的,一通杀威棒打的闹事者哭爹喊娘,又下狠手杀了几个头领,才算是把事情压下去。

可经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