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这段历史周重在后世的书上看到过,但却一直没怎么在意,所以上次见到王伦时,也没有想到刘谨在四个月后就要被杀,幸好在船上时与白珺婉交谈,这才让他忽然想起这件事,所以匆匆忙忙的写了信,然后派小船回到松江给王伦送信。

王伦虽然正处于绝望之中,但是对于周重提出的这个莫名其妙的拖延时间,却还是有些不太相信,所以一开始也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在看完信后,就把周重的信扔到一边,并没有打算按周重的话去做。

不过周重也早就知道,以王伦在官场上的阅历,自己要想要仅仅靠一封书信说动他,实在有些不切实际,因此他在将镯儿和王瑾萱等人送到双屿港并做了简单的安排后,立刻再次乘着船回到松江府,准备亲自面见王伦说服他。

“贤侄,你在信中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要让老夫想办法拖延到今年四月?”王伦刚一见到周重,也是立刻开口问道,他虽然没有按照周重的话去做,但也对他信上的那些话十分好奇。

“王伯父,这件事小侄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不过您一定要相信小侄,尽可能的把事情往后拖,只要到了四月份,就一切都可见分晓了!”周重则是一脸严肃的道。他当然不可能告诉王伦自己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熟知这段历史,因此只能一而再的保证自己的办法有效。

不过王伦听后却是摇了摇头道:“周重,不是我不相信你,只是你的这些话实在没有让人信服的理由,现在阉党权倾朝野,刘谨、孙聪这些小人对老夫是怀恨在心,难道到了四月份时,他们就会放过老夫一马吗?”

看到王伦依然不信,周重也是苦笑连连,自己一片好心想要救王伦的性命,但对方却根本不信自己的话,若不是王伦对自己有大恩的话,恐怕他早就一甩袖子离开了。

不过为了报恩,周重还是耐着性子劝解道:“王伯父,这件事我有绝对的把握,而且只需要拖延到四月份,以伯父您在朝中的人脉,想必这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且就算是小侄猜错了,但对伯父您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多了这四个月的时间,说不定还会有其它的变数,到时伯父能留下有用之身,这样不但是我大明之幸,同时我和瑾萱这些晚辈之幸啊!”

周重为了劝说王伦可谓是苦口婆心,最后不但高捧了一下王伦,同时也把王瑾萱和自己这些晚辈搬了出来,希望能够用亲情打动王伦。

果不其然,王伦听到这里也有些迟疑,本来在他看来,自己这次恐怕是在劫难逃,连内阁之中的李东阳都保不住自己,更何况是别人?既然是在劫难逃,他也就不想再欠别人的人情,甚至心中已经做好了放弃反抗的准备,可是周重的这些话,却让他又燃起几分求生的**,若是能有活下去的希望,谁会去愿意死啊?

想到这里,王伦最终点了点头,一脸沧桑的道:“好吧,既然贤侄你如此坚持,那老夫就厚着脸皮再求一求那些知交好友,让他们想办法拖延一下时间,不过四个月还是有些太长了,恐怕到时还是免不了一场牢狱之灾,但愿四个月后,老夫还能活着。”(未完待续。。)

ps: 关于刘谨之死,老鱼查到几个版本,有说他是四月死的,有说他是五月死的,甚至还有八月死的,最后老鱼按照情节需要,选择了四月这个版本,特此在这里说明一下。

第一百一十八章 豹房内的朱厚照

大明北京城已经完全被夜色笼罩,距离西便门不远处的一座府邸内,已过花甲之年的李东阳坐在书房之内,只见他的身材瘦长,皮肤有些黑,相貌也十分普通,看起来丝毫没有任何过人之处,若是第一次见到他的人,恐怕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个须发花白的老者会是以智谋名动天下的李东阳。

李东阳这时正在专心致志的看着眼前刚刚收到的一封书信,手拿书信的双手指节粗大,看起来根本不像是一双拿笔杆子的手,反而像是拿锄头的手。这主要是和李东阳小时候的生活有关,他父亲虽然也是个饱学之士,但因家中贫困,经常给人家打工,甚至还做过摆渡的船工,李东阳小时候也经常跟着父亲一起干活,因此养出一双指节粗大的手。

书房中除了李东阳外,另外还有一人与他相对而坐,只见这人国字脸,浓眉大眼容貌威严,虽然身穿着文士长袍,但看起来却像个武人。这人名叫杨一清,比李东阳小了近十岁,以前官拜陕甘总督,总领着三镇军务,也算是半个武人,后来晋升为右都御史,也就是王伦的顶头上司,可惜他和王伦一样,对刘谨这些阉党十分讨厌,结果最后也同样被罢官,不过他并没有回老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