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 (第1/4页)

刘谨在获得权势之后,也并不是无所做为,恰恰相反,他针对当时大明的一些时弊,对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动,推行过一些新法,即所谓“刘瑾变法”。

刘谨变法的条目很多,这里没必要一一描述,在这些变法条目中,有些的确很有针对性,解决了当时大明朝政方面的一些问题,当然也有些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有些条目更是出于刘谨的私心,为自己的利益所服务,所以刘谨变法的内容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在这些变法的条目中,其中有一条最终要了刘谨的命,这个条目就是整理军屯。所谓军屯,在当初朱元璋搞出来的一项军事制度,说白了就是让军人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在农闲时练兵,而这些军人则被称为军户。

本来军屯制度还是不错的,一来大量的军人可以自给自足,甚至出产的粮食还能支援国库,二来军人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也不会轻易的被鼓动造反。当然这些军户的战斗力肯定不如职业军队,但做为治安部队还是不错的。

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朱元璋制定的一些制度开始崩坏,其中就包括军屯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军队之中的一些高层开始侵吞军户们的土地,结果使得军户们一步步失去自己的土地,最后变成了军官们的佃户,生活无比悲惨。

军屯制度的崩坏,使得大明绝大部分的军队兵无战力,毕竟那些军户一个个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去打仗了。这种情况在其它地方还好,但是在陕甘宁等边疆地区,却无疑是致命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刘谨就提出了整理军屯,重新丈量土地分发到军户手中,希望以此来恢复军屯制,达到提升军队战斗力的目的。

但是刘谨只顾着自己贪财,他却没有想过,军屯早已经成为军队中上层的私田,现在他要重要丈量土地重新划分,无疑是从那些军官身上割肉。所以这个整理军屯的改革刚一出来,就立刻遭到军队系统的反对,特别是那些握有实权的将领更是反应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终于跳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安化王朱寘鐇,这个人素有野心,特别是在看到正德不务正业,整天呆在豹房中嬉戏玩闹,朝中大权竟然被刘谨这个宦官所把持,这下更让他野心勃勃,准备做一番大事业。

大明正德五年四月初,朱寘鐇苦苦等候的机会终于来了,刘谨整理军屯造成军队绝大部分将领的不满,军心也十分不稳。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朱寘鐇说服了宁夏都指挥史周昂等一批将领,在一场宴会上杀死镇守太监李增、总兵姜汉,以及宁夏的一批文武官员,正式起兵造反,而且为宣扬自己造反的正义性,朱寘鐇发表了一篇针对刘谨的檄文,将所有过错都推到刘谨身上,然后以诛杀刘谨、为民除害的口号起兵,希望以此得到各地的响应。

但是朱寘鐇实在太这高估自己的影响力了,他以为自己只要振臂高呼一声,立刻就会得到各地的响应,但事实却是他的檄文发到各处,但却没有任何人响应,反而还有人把他的檄文送到朝廷,结果一时间使得朝野大震,连豹房中游玩的朱厚照也被惊动了,第一次主动召集几个重要的大臣议事。

武英殿内,年轻的正德皇帝皱着眉头坐在龙椅上,少有的露出一种正经的表情。而在他的面前,刘谨、李东阳、杨廷和等重要大臣全都在列。

“陛下,安化王心怀不轨,竟然于此时起兵造反,老奴以为应当立即派兵镇压,以儆效尤!”头发花白腰部佝偻的刘谨站在大殿之中,正在义正言辞的向正德建议发兵镇压起兵造反的安化王。

看到刘谨如此积极,旁边的李东阳和杨廷和等人却都是心中暗笑,安化王起兵造反的檄文已经传到京城,檄文中句句都是针对刘谨,难怪他会如此着急了。

“臣附议,安化王身为皇室子孙,不懂得教化百姓,反而唆使边疆军户造反,实在罪大恶极,必须尽快派兵平定!”李东阳虽然心中暗笑,但在这种国家大事上,却还是必须与刘谨站在一起,毕竟安化王谋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自然要派兵镇压。

刘谨看到李东阳支持自己,也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前段时间身为内阁首辅焦芳的一个心腹向他秘密效忠,而且还把焦芳暗中所说的一些诋毁自己的话告诉他,结果这让刘谨为之大怒,本想着将焦芳整治一番,但没想到对方也十分滑头,看到情形不妙时,立刻向他请辞,最后他也就批准了,所以现在内阁中的事务大部分由李东阳暂代,而且对方的表现也让他十分满意。

坐在龙椅上的正德皇帝看到刘谨和李东阳都同意派兵,于是也就懒洋洋的道:“两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