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俊�

只见王伦抚着胡须将倭国的情况在心中过了一遍,又考虑了一下当前大明的形势,最后这才叹息了一声开口道:“文达,这件事你本来就不该答应那个什么足利一辉,因为据我的分析,大明根本不可能插手倭国的政事,就算是你能说服当今圣上,但这种国家大事光靠陛下一人答应也是不行的,必须要几位阁老也同意才行,但是以我对几位阁老的了解,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动用大明的力量去插手倭国的事,毕竟对于大明来说,无论倭国谁当政,都不会对大明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听到王伦的分析,周重心中也不禁叹息一声,其实对于这种情况,他早就想到了,大明现在看似强大,但国内天灾**不断,时不时还会爆发民乱,北方的鞑靼和瓦刺也时不时的南下侵略,光是这两样就已经让大明焦头烂额,自然没有精力去分心过问倭国的事。

说起来足利一辉他们这次无论能否说服正德皇帝,按照之前的约定,足利商会都要退出双屿港,到时海盟成立后,整个双屿港就是周重的天下,因此表面上看来,足利一辉等人的成败对周重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周重看重的可不仅仅是双屿港那点利益,他的目光更加长远,甚至希望可以借助足利一辉等人操控倭国的政局,不过想到做到这点,就必须说服正德皇帝在名义上支持足利家族,到时他才能名正言顺的在倭国从容布局!(未完待续。。)

ps: 五一到了,朋友们也都陆续结婚了,明天是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结婚的日子,老鱼也要去参加他的婚礼,所以明天的更新可能会有所推迟,希望大家可以体谅。

第二百二十一章 有趣!真是有趣!

就在周重与王伦谈论着足利一辉他们这些使团的事情时,吴山也把足利一辉他们安排到一处距离皇城不太远的大宅院里,而他手下的锦衣卫也在宅院附近住下,禁止任何人靠近这里,平时足利一辉他们有什么需求也只能通过锦衣卫去办。

安排好了足利一辉后,吴山立刻独自一人来到锦衣卫的北镇抚司衙门,求见他的顶头上司钱宁。钱宁本不姓钱,不过因为幼年时被太监钱能收养,所以才改姓为钱,后来钱能去世,推恩家人,钱宁才由此进入锦衣卫之中,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百户。

钱宁本身学得一身好武艺,尤其善于骑射,再加上为人精明,很快巴结上当时春风得意的刘谨,并且通过刘谨见到了正德皇帝,结果十分好武的正德皇帝见到钱宁的武艺后,立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当场收他做了自己的义子,并且提拔他为锦衣卫千户,专门为自己办事,可以说除了正德皇帝外,任何人都无权指挥钱宁。

也正是因为正德的赏识,使得钱宁很快就成为锦衣卫之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手下有吴山这些心腹帮衬,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连当初举荐他的刘谨,他也只是表面尊敬,背后却也是丝毫不给对方面子,这件事让当时的刘谨气的不轻,大骂钱宁忘恩负义,可惜当时钱宁深受正德皇帝的信任,刘谨骂归骂,可是也不敢拿钱宁怎么样。

后来刘谨倒台。钱宁虽然也是刘谨名义上的党羽之一。但却被正德皇帝点名保了下来。而且再次提拔他做了锦衣卫都指挥使,掌管着整个锦衣卫,而且他虽然是外臣,但却可以随意出入豹房,平时与正德皇帝形影不离,大臣们只要在宫中见到钱宁,就知道正德皇帝肯定也在附近,可以自从刘谨倒台之后。钱宁已经成为最受正德皇帝信任的人!

说起来钱宁和刘谨的性格很像,在正德面前都是十分的听话,但是在外面却是嚣张跋扈,比如东厂本来有监督锦衣卫的职责,但是在钱宁掌管锦衣卫后,却反把东厂给压在身下,对此东厂提督太监张锐却是连屁都不敢放,平时对于钱宁的命令也是不敢有丝毫违背。

只可惜钱宁虽然受正德皇帝信任,但他毕竟不是太监,更不可能坐上掌印太监的位子。所以钱宁虽然掌管着锦衣卫,但却无法像刘谨那样权势滔天。顶多是一些中低级的官员比较怕他,但是像李东阳那些大臣,却依然可以不给钱宁面子。

一般来说每天的下午钱宁都是呆在豹房之中陪正德,不过几天前他就已经接到吴山传来的消息,知道他今天下午会回来,因此今天特意没有进宫,而留下来等着吴山。

北镇抚司衙门钱宁的书房内,吴山正在向他禀报着自己在周重身边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这一路上的经历等等,而钱宁则坐桌后听的十分认真,时不时的还打断吴山提出几个疑问,而且每次都问到关键之处,这让吴山也颇为佩服自己这位上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