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 (第1/4页)

愤怒的崔伊括为了保卫本国的领土,与常孝是据理力争,可惜非但没有任何效果,最后甚至被常孝赶出了水师大营,而且最后常孝还放下话来,让他们快点把城山浦附近的百姓迁走,否则日后出了什么事情他可不会负责。

被赶出大营的崔伊括开始时还十分不服,指着大营边骂边哭,最后守营的将官实在被对方哭的心烦,当下叫来几个士卒把崔伊括抬起来扔到时船上,然后让他早点滚回去做准备,否则就别怪他们不客气了。

崔伊括也知道和常孝这些粗人没办法理论,最后只好回去禀报,结果消息很快就送到了国王李隆手中,只是这时李隆在平息了南北两端的战乱后,心中得意非凡,不过这也让他更进一步的迫害国内的士族,根本没有时间理会济州岛的小事,更何况他也担心大明会出手支持国内的士族,毕竟那些士族其实就是儒家传过来的读书人,所以李隆在略一思考后,就把崔伊括的奏折扔到一边,默认了大明水师对城山浦的占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章 简陋的台南县

周重收到常孝发来的战报后,看完满意的点了点头,本来他只是想在倭国和朝鲜之间埋下一根钉子,以便日后影响两国的内政,没想到常孝做的这么出色,不但灭了对马岛的倭了,而且还在济州岛占据了一块地方,这次给自己的战报中已经开始向他要求迁移一些百姓过去了,毕竟对马岛已经空了,城山浦的朝鲜人也被他赶走了,若是能迁移一些百姓到岛上,才能更好的统治那里。

对于常孝在对马海峡的作为,周重十分的满意,不过对于他要求迁移人口这件事,周重想了想还是没有同意,毕竟对马海峡距离大明实在有些远,其中朝鲜也就罢了,供给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对迁移的百姓做什么,但是倭国现在战乱不堪,万一有倭人跑出来,常孝若是保护不周的话,那只会带来无谓的伤亡,所以在安全性无法保障前,周重觉得还是只在济州岛和对马岛驻兵,迁移百姓的事以后再说。

周重亲自给常孝写了回信,告诉他接下来就好好的呆在对马海峡,另外也要联系倭国的足利一辉,之前他带领着原来的足利商会回到倭国,现在就在九州岛的东端,也就是后世的长崎和佐世保一带修建港口,平时周重派往倭国交易的船只也都是在那里与足利一辉交接,若是常孝有什么困难,比如需要粮草之类的,可以直接去找足利一辉。

朝鲜那边的事情暂时告以段落,周重家中也终于恢复了平静,镯儿订婚的事随着周重对男方的调查。终于让王姨娘改变了主意。暂时不再提把镯儿嫁出去的事。瑾萱和灵芸也在家中安心养胎,暗中较劲看谁能生出长子,梦婉的温柔也让周重十分喜欢,平时忙完公务再去逗一下女儿,生活乐趣无穷,一切都显得十分美好。

不过周重的好日子很快就被一件事情打断,之前他给正德上了道奏折,请求他把台湾列为番薯的试种区。这道折子已经被正德批准了,而且还送来不少的番薯苗,现在已经运往台湾,对此周重有些不放心,毕竟那些灾民都没有种过番薯,所以他决定亲自去视察一下。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几天之后,周重再次告别了瑾萱和灵芸她们,只带着梦婉乘着船去了台湾,这次不是打仗。所以周重身边自然要有伺候的人,瑾萱和灵芸都有身孕。自然只能带着梦婉前去了。

几天之后,宽大的南洋号甲板上,周重站在船头看着远处已经在望的台湾岛,对于这座宝岛,来自后世的他对这里可谓是十分熟悉,只可惜这里现在并没有后世的繁华,有的只是一片又一片的原始森林。

周重的船只并没在台湾北端停留,而是直接去了台南地区,那里的气候火热,而且土地平整,以前就有大陆上的百姓通过澎湖列岛到达这里开荒居住,算是台湾岛上最早受到开发的地区,所以那些迁移来的灾民也大部分安置到了这里。

台湾已经单独切为一府,府下设有数个县,以眼前这个台南县最为繁华,岛上约有一半的人口都在这里,所以台湾府的治所自然也在台南县,当周重的船来到这里时,就见到港口上站着不少官员,正等着迎接他的到来。

“下官拜见总督大人!”等到周重的船靠岸,他刚走下船时,就见台湾府的知府吕松年立刻上前行礼道。这个吕松年今年四十多岁,长的黑黑瘦瘦的,以前是松江府的一名知县,而且还是周重的岳父王伦的学生,十分有才干,特别是对于农桑之事十分精通,因此这才被王伦推荐,最后由朝廷调到台湾做知府。

“吕知府不必多礼,上次家岳来信还问起本官,不知道他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