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 (第1/4页)

看到连张况他们都不明白自己的话,只见周重叹了口气道:“方士兄,之前我听伯劳说过,你与明伦兄曾经见到了那些从中原迁移到台湾的灾民,对于那些灾民的惨状,想必你们都记忆犹新。”

周重说到这里看了一下张况与郑经,结果两人都是叹息着点了点头,接着只见周重接着又道:“我大明现在最大的困局,其实就是土地兼并,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剩下的绝大部分人都只能租种别人的土地,但这些年我大明天灾**不断,每到灾荒年间,这些没有田产的人就会是第一批受害者……”

周重的话刚说到这里,却被李政打断道:“文达,你不是已经向朝鲜献上两种高产的作物,听说那种番薯可以亩产上千斤,玉米的产量也有几百斤,如此高产的作物,难道还不能缓解灾荒吗?”

“伯劳,你也说了,番薯和玉米这两种高产作物只能缓解土地兼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且随着作物的高产,只会让更多的土地被集中,所以这两种作物最多只能将土地兼并的问题爆发时间推后,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那就需要走另外一条路!”周重说到这里一脸的坚毅,他之前对于解决在大明土地兼并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不过在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后,他才开始真正的思考这个问题,台湾移民只是他的第一步罢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九章 招揽帮手

“文……文达,你……你不会是想像移民台湾那样,把中原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海外吧?”张况三人都不是笨人,自然很快就猜出周重口中说的‘另外一条路’是指什么。

“嘿嘿,我大明虽然国土广阔,但是人口同样很多,如此一来,人均可耕种的土地其实并不算多,再加上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特别是这些年天灾不断,每年都有无数灾民被迫流离失所,换句话说,大明的土地已经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人口,那么唯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只有向外扩张,以此来增加更多的土地,刚好现在海外的无主之地很多,特别是南洋等地,虽然气候炎热,但大部分都是物产丰富之地,所以今后每到灾荒年间,我大明都会向外迁移百姓,反正我大明最少也有上亿的百姓,如此多的人口只窝在大明现在的国土上,实在太浪费了!”周重这也是笑呵呵的道。

想要在固定的国土上解决土地兼并,这个几乎是个无解的问题,否则历史上那么多朝代,每个朝代都涌现出无数的才智之士,可惜却都没有一个人成功过,顶多是缓解一下土地兼并的问题。周重来自后世,相比历史上的那些才智之士,他拥有无人能及的辽阔的眼光,既然在大明的国土上解决不了,那干脆就到别人的国土上解决,反正现在欧洲已经开启了大殖民时代,这个时候大明若是不插上一脚,实在对不起自己的这次穿越。

“文达。你确定要用迁移百姓的办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而且我大明的百姓这么多。海外有那么多的土地让我们大明的百姓迁移吗?”郑经这时有些不可思议的道。他毕竟是个正统的读书人,对于周重如此新奇超前的观念还是有些无法适应。

“明伦兄,想要彻底的解决土地兼并倒不是没有其它的办法,但是以现在大明的情况,向外迁移才是最好也是最合适的办法,至于海外的土地你就更不用担心了,光是一个南洋诸岛,就算是把我们大明的所有人口都迁过去。也能养活的了,更何况在大海的极东之地,那里还有两块广阔无比的大陆,每块陆地都比大明要大的多,而且那里人烟稀少,欧洲的西班牙人已经开始在那两片大陆上移民,虽然我大明距离那里有些远,但只要给我几年时间,肯定可以找到通往那两块大陆的航道,到时只要占据了那里。那么我大明将再无土地之忧了!”周重十分自信的道。

光是一个南洋就已经足够大明移民几十年了,更别远处的南北美洲。甚至若有需要的话,连澳洲也可以加进来,反正那些地方现在都是无主之地,大部分地方连个国家都没有,与其便宜了欧洲人,还不如让大明用来解决国内的土地兼并问题。

“这……这世上竟然还有比大明还要广阔的土地?”郑经和张况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反问道,脸上也带着几分怀疑的神色,甚至就连最相信周重的李政,目光中也带着几分怀疑。

无论是郑经还是张况,包围世代经商见多识广的李政,他们对于海外的了解都远远无法与周重相比,虽然他们世代居住在海边,也知道海贸能给大明带来巨大的利润,但他们却一直认为中原才是世界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方,所以对于海外的土地并不怎么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