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 (第1/4页)

可能就是派人与平安军谈判,然后以忠清军为筹码,换取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条件,再不济他也会暂避锋芒,甚至放弃忠清道退往庆尚道,然后与那些士族联合在一起,这样的胜算可能还大一些。

可惜齐彦名不是张锐,他的见识与智谋还达不到那种程度,因此在面对平安军之时,最后竟然十分不明智的选择了独力硬拼,结果自然不用细说,冷兵器时代的忠清军被上百门火炮轰散,然后装备精良的平安军一涌而上,忠清死的死逃的逃,一战就被平安军给歼灭掉了。

对于忠清军的灭亡,周重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平安军经过刘涛等人的整治后,又换上自己提供的大明军队装备,可以说战斗力已经居朝鲜之冠,再加上自己提供的那些火器部队,可以说就算是三大叛军联合起来,最后也根本不是平安军的对手。

但是让周重没有想到的是,忠清军虽然败了,但是齐彦名这个叛军首领却再次消失了,刘涛带着人将整个忠清道给翻了个遍,却依然没能找到他的踪迹,这让一心想要把这个大明反贼抓住,并且向朝廷邀功的刘涛气愤不已,最后只能老实的向威海卫的周重禀报事情经过。

周重在知道齐彦名再次逃跑的消息后,也是万分的惊讶,算起来这已经是齐彦名第三次在大明军队的围剿下逃跑了,第一次是在霸州,第二次是在济南,在朝鲜是第三次,另外他之前还从张锐那里得知,齐彦名从济南逃跑后,就一直藏在自己的双屿港,甚至还帮自己的南洋商会干过活,可惜当时他却一无所知。

想到本该早死的齐彦名竟然三番五次的从自己手中逃出性命,甚至在朝鲜好不容易才积累下一点势力,却随着自己对朝鲜的布局,最后也化为烟云,结果不得不再次孑然一身的跑路了,想想也真是不容易,甚至周重都对齐彦名这样的不死小强都禁不住生出几分敬佩,甚至最后他吩咐刘涛,对于抓捕齐彦名的事情不必太放在心上,毕竟现在齐彦名已经对朝鲜局势形不成什么威胁,最重要的还是要尽快把庆尚道的士族联盟搞定。

忠清军被灭,挡在庆尚军前面的一道屏障也消失了,那些在背后控制着庆尚军的士族联盟也一下子慌了手脚,虽然他们之前也觉得忠清军战胜平安军的可能性很低,但却没想以强大的忠清军竟然会如此的不堪一击,甚至仅仅一战之下,忠清军就已经一败涂地,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现在忠清道已经被平安军控制,他们庆尚军也将直接面对平安军这个实力强盛无比的怪物。

相比见识和智慧不足的齐彦名,庆尚军背后的士族联盟都是一些读书人,虽然他们上阵杀敌肯定不如齐彦名,但脑子却比齐彦名好使多了,在看到忠清军被灭之后,他们内部立刻达成一致,那就是向平安投降,毕竟他们可不想将自己的家族子弟送到战场上让平安军屠杀。

不过士族联盟虽然决定投降,但投降的方式却有许多种,比如像江原军和其它那些小股的叛军,他们手中根本没有多少筹码,也没有多少的底蕴,所以几乎是完全的交出手中的权利,当然平安军也没有亏待他们,至少可以保证他们一生的富贵。

相比之下,士族联盟却有着丰厚的底蕴,特别是他们这些读书人一直把持着朝鲜的官吏阶层,哪怕是之前李隆拼命的打击他们这些士族,使得他们士族元气大伤,不少士族不得不放弃官位隐居起来。不过在各路叛军四起之时,那些士族再次撕掉了伪装,一个个活跃的参加到各路叛军之中,毕竟叛军们想要治理百姓,就绝对少不了这些士族的支持,哪怕是在平安军中,这些士族出身的官员也不在少数。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士族联盟有底气和平安军谈条件,至少他们已经从平安军内部的一些士族中得知,现在平安军扩张的速度太快,使得治理地方的官员奇缺,虽然背后支持的大明可以抽调一些官员,但是这些官员主要是管一管大局上的调度,至于具体的事务,还需要熟悉朝鲜情况的本地士族去办才行。

不得不说那些朝鲜当地的士族的确很有脑子,平安军在短短半年之内,就一连吞并了京畿道、江原道和忠清道,现在又要吞并庆尚军的庆尚道和全罗道,虽然朝鲜的国土面积不是很大,但那也只是相对大明来说,若是放在世界的其它地方,朝鲜都能算的上是一个大国,所以自然需要不少的官吏管理。

正德虽然可以派一些官员来朝鲜,但这件事毕竟不能公开,否则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所以他只能通过锦衣卫悄悄的去办,结果搜集到的官吏越来越少,最后根本无法满足朝鲜的需求,现在平安军中上层官员都是大明来的,下层的官吏则由当地的朝鲜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