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 (第1/4页)

等到众人看完之后,周重又与他们商议了一下,对于正德的战功,他们自然不敢隐瞒,而且就算是想隐瞒,但京城里现在还有周重坐镇,他们也隐瞒不了,不过对于那个斩首五万的虚数,却是不能无视,毕竟虚报军功的风气终于不能助长,所以最后王琼这个兵部尚书要亲自去大同一趟审核战功,也只有王琼这样的重臣,正德才不敢耍什么花样。

大同距离京城不是很远,王琼也是个极有才干的人,所以很快就把真实的战果审核清楚了,应州之战,大同、宣府与辽东三方协同作战,最后斩杀敌人八千六百余人,之所以没有确切的数字,是因为火炮和地雷地的应用,使得有些敌人的尸体被炸的残缺不全,根本无法统计出确切的数字来。

别的将领虚报战功自然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但是这次领头的却是正德,谁也没敢提处罚的事情,只是对军队的赏赐全都按照实际的战功来,另外正德还要求给他加封为镇国公的爵位,结果周重花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让内阁松了口,于是正德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镇国公的封赏,同时还让朝廷拨款,在宣府建造了一座镇国公府,看样子是打算长住在宣府。

刚刚把军队赏赐的事情搞完,周重本以为正德短时间内不会再搞出什么事情了,鞑靼小王子这次被打的这么惨,估计下一年,甚至是后年都不敢再来了,毕竟死了一万多人,以草原人那种恢复速度,估计没个几年别想恢复过来。

不过周重显然小看了正德,就在给边军的赏赐刚刚送去后,正德又十分正式的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奏折里的内容更让周重头痛,因为正德竟然想要建立一支精锐的骑兵,然后用这支骑兵主动攻打草原人,像历史上的唐太宗和明成祖那样,直接把兵祸引到草原上去,免得大明每年都要花费巨额的军费维持庞大的边军。

对于正德的这个想法,周重倒是十分的赞赏,甚至他认为这才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想法。不过赞赏归赞赏,对于这个一看就行不通的想法,周重也是坚决的反对。

先不说现在能不能建立起一支在草原上纵横的骑兵,哪怕是可以建立起来,但是谁又能保证打的过现在的鞑靼小王子,毕竟现在的草原已经不是当年的草原,唐朝就不说了,时间太过久远,没有什么可比性,当年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能够把草原人打的哭爹喊娘,除了本身的兵力强盛外,另外就是元朝刚刚被赶出去,对于大明的军队有种天然的畏惧,而且残余的元蒙势力分裂,彼此之间勾心斗角,面对大明的清剿根本形不成有效的指挥,所以最后才会一败再败。

不过就算是明成祖时期,也并不是一直压着草原人打,其中有数次也被草原人打的大败,毕竟大明的军队对于草原并不适应,打了败仗也很正常,而且朱棣经过多年的用兵,也把大明的国库消耗一空,后来经过好多年才恢复过来。

现在正德想要建立一支精锐骑兵,把战争转移到草原上,这种想法虽好,但却不太现实,首先现在的草原局势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四分五裂,而是被鞑靼小王子统一,整个草原的力量凝成一股绳,哪怕是正德能够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也不见得能占到便宜。

另外周重也在担心,万一这支骑兵建立起来后,正德心血来潮亲自带着这骑兵杀进草原,以正德的脾气,他绝对做的出来,甚至很可能带着骑兵进入草原后,就会像卫青和霍去病那样,直接在草原上就食,到时大明的皇帝陛下带着军队在草原上做强盗,杀人放火无所不为,虽然周重不在乎,但是整个大明的文臣们都得发疯。

想到骑兵建立后的可怕后果,周重也不由得恐惧的摇了摇头,另外若是正德真的亲自带着骑兵杀进草原,在那种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谁也无法保证正德的安全,万一他有什么意外的话,那么周重很可能会接任正德的皇位,毕竟他的儿子都还太小。

也许在别人看来,周重坐上皇位可能会更方便他对大明的改革,但是他自己却十分清楚的知道,若是自己坐上皇位的话,反而不如现在以监国的身份更方便,一来他这个监国依然是大明的臣子,与杨廷和等人勉强算是站在同一行列中,想要推行改革的话,也可以用比较温和的手段,实在不行的话,就让正德下圣旨硬推,反正正德的荒唐世所皆知,大臣们都已经被他搞的没有什么脾气了。

不过若是周重坐上皇位,那就成为大明的皇帝,虽然皇帝名义上大明帝国的统治者,但其实他的权力也要受到大臣们的限制,特别是大明这个时候,皇帝与大臣们天然就处于对抗的位置上,到时周重再想推行改革,恐怕不论这项改革是对是错,都会引来大批臣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