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部分 (第1/4页)

白扯 鼻俊V皇牵�本�搅σ簿湍茄���砸膊皇鞘裁囱�奈本�寄芾�谩R蛭�坏┢渲谐鱿忠恢Т筅娴谒氖ν拍茄�奈涯曳喜慷拥幕埃�慌禄岢鱿质实闷浞吹男Ч��

欧阳云的意见终于给完,这下,冯玉祥等人的脸色也由晴转阴,反而轮到土木系人面有得色了。

“冯老,您觉得如何?”欧阳云说完问冯玉祥。

老实讲这不是冯玉祥希望看到的结果,不过他倒是很卖欧阳云面子,当然了,欧阳云最后问他也给足了他面子。“我听总长的,”他就瓮声瓮气的答。

“陈副总呢?”欧阳云再问陈诚。

陈诚立刻答:“我同意!”

于是这件事就定了下来,欧阳云立即将潘媚人召唤进来,让她联络常根,让后者稍后到自己的办公室。算是解决了张自忠求援的问题,欧阳云再次将话题转移到了新疆问题上。而在他给出大致办法的前提下,很快,众人通过了一份《新疆问题解决办法》。

再回到苏俄战场奥萨前线。如张自忠和欧阳云所预料的那样,提前决战的选择权到了斯大林那里,后者果然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于是,铁木辛哥只好奉令行事,中苏联军与轴心**第一次的规模决战也就正式进入了日程。

中苏联军主力开始向萨比西北方向集结,这并没有瞒过曼施坦因的眼睛。据此,曼施坦因知道自己的部署已经被中苏联军侦获了。而他的反应就是加快部队的集结,同时给柏林去电,要求大本营允许将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暂调入A集团军并加入奥萨战役。在突袭萨比失败以后,曼施坦因终于认识到了已方火箭部队与中国导弹部队之间的差距,对“V3”火箭也不再抱希望了。不过,德国老头并没有因此就失去信心,因为他清楚“我们的优势不是空军也不是火箭,而是装甲集群;在地面上,只要空军能够保证敌人的战机不能肆无忌惮的攻击我们的战车,我们就能够粉碎挡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碍”。

曼施坦因找到了已方的长处,但是鉴于A集团军相比中苏联军并没有明显的装甲优势,所以他对这次决战的设计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只求黏住敌人,然后等第二装甲集团军上来以后,再求彻底击溃。

第九百八十五章兵对兵,王对王

德军在苏俄战场此时一共维系着两条战线,这其中,A集团军负责向东攻击,而中央集群则负责向南攻击。因为中央集群所面临的的只是苏俄加盟国的武装力量,所以相对A集团军而言要轻松得多。截止目前,中央集群最前面的部队已经攻入了乌兹别克斯坦,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多再过半年,中央集群就能从南方杀入中东甚至进入印度,从而给予英国人致命的打击。

在希特勒等德国高层心中,原本英国和美国才是最值得他们警惕的对手(至于苏俄,希特勒曾经十分重视,但是现在他显然以为解决苏俄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而现在,在经历过昆古尔战役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原来在遥远的东方又崛起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德国人对待中国的态度,因为两国之前存在的友好关系以及现在实际上的敌对,不少人心中是矛盾的。就如同很多德国人不明白为什么要进攻苏俄一样,德国人同样感到困惑的是,国家怎么就和中国卯上了呢?对于中国,德国人普遍的印象和之前美英苏三国民众差不多,都将之视为贫穷落后野蛮的代名词。在中国对德国正式宣战并派军队介入苏俄战场以后,在政府的刻意宣传下,德国人对中国更产生了这样的印象,认为这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仔细分析确实如此,中国连侵略军还没打跑呢,却急切的介入太平洋和苏俄战场,这不是穷兵黩武是什么?)。

曼施坦因是一个诚实的人,他没有隐瞒“V3”火箭和“火山”导弹较量的结果。因为之前的空战已经证明,中国的金雕性能要优于德国的ME262,导弹和喷气式战机,这是当今世界军事上最高端的两个领域,中国人在这两个领域都领先于德国,希特勒便是再自负也已经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帝国最强大的敌人,这让我觉得颇具讽刺意味,因为就在不久前,我们还曾慷慨的向中国提供过大量的军事援助。我们雅利安人是爱好和平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惧怕战争。中国人既然选择和英美苏站在一起,那么他们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那就是像苏俄一样等着被我们占领……”应对曼施坦因的电报,希特勒专门召集了一次会议,会议开始不久,他如此说道。

如果说之前希特勒只是视中国为一个麻烦的话,现在他是真的光火了。德国此时正处于如日中天的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