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霸主——英明神武楚怀王 (第1/1页)

楚怀王一张大脸红扑扑的,笑道:“不必客气,各自落座吧。” 说罢,便一屁股坐在王座上,沉重的身躯压得那张古董王座不堪重负。 在往常,大臣面见楚王,一般都是尊称一声‘大王’或者是‘我王’。 自打云梦泽会盟之后,也不知是谁先起的头,对楚怀王的称呼变更成了‘霸主’。 结果可想而知——楚怀王大悦。 自此以后,群臣对楚王的称呼都不约而同地改变了。 楚怀王坐在主位上,神采奕奕,一派明君气象:“诸位,可有甚么事要禀奏?” 有大臣起身,先是恭敬地道了一声‘霸主’,然后便简略地描述了一下巴蜀之地的乱象。 巴蜀之乱,已经天下皆知——但是对于其中的具体情况,各国的了解程度却不一样。 大多数国家,只知道巴蜀分裂成了多股势力,彼此间一顿混战,打得不可开交。 楚国离得近,知道的消息相对多一些——也只知道陈平杀死嬴恽,自立为蜀侯,然后公开反秦,一边对内镇压叛乱。 至于洪石头等楚人在其间的推波助澜,却并不清楚。 那位稳坐封地、整日游山玩水的曲阳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是无人知晓。 大臣一番阐述下来,简略地描述了已经得知的巴蜀地区的消息——可以确定的是,巴蜀那边一直在打仗,而且隐隐有脱离秦国控制的倾向。 那么问题就摆在楚国面前了—— 要不要出兵干预? 楚怀王犹豫许久……昭雎仍然称病不出,神机妙算的曲阳侯也一直‘生病’。楚怀王身边没有能出主意的主心骨,更是一脸茫然了。 “以诸卿之见,我大楚应当如何?”楚怀王如是问道。 “回禀霸主——巴蜀之乱,正合我大楚心意。” “秦楚之间,未来还会有争斗——巴蜀乱了,就是削弱了秦国。” “如今要么静观其变,要么直接出兵,趁着蜀地内乱,尝试向西拓张领土……” 楚怀王怦然心动。 巴蜀之地,那是千里沃土啊! 经过秦国十年的开发,那里已经是天下闻名的新的大粮仓,富庶程度不逊于楚国引以为傲的淮南平原。 “若是直接出兵……很有可能招惹秦国不满。”有大臣如是说道。 楚怀王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 以他如今的膨胀程度,早就不把秦国放在眼里了。 不满又如何?大不了再打一仗! 大楚在我芈槐的英明领导之下,百战百胜!不虚秦国! …… 一番争论,整整闹哄了一整天,最后也没吵出个结果。 原因很简单——巴蜀地区的情况太过于复杂,而且楚国手中掌握的情报太少了。 就算不怕秦国,是否要出兵巴蜀也是个艰难的选择。 君不见秦国已经用了十年的时间,还没有彻底将巴蜀之地化为己有? 就在五年之前,巴蜀之地才刚刚爆发过一场大规模叛乱。 如今又是民乱四起……可见这巴蜀之地,就是一个烫手山芋。 就算以最好的情况来估计——楚国趁着巴蜀打成一锅粥,趁火打劫,鲸吞巴蜀全境……假设那些刁民仍然隔三岔五地闹出些节目,也够郢都焦头烂额了。 只能说,那些巴蜀之人真是化外刁民!不通王化! 以秦国的先进官僚体制,控制巴蜀尚且十年两乱……要是楚国把这块烫手山芋握在手里,以那些楚国贵族大臣的贪婪索求,还不一定要面对多少次叛乱呢。 最后,英明神武楚怀王只能暂且拍板——暂不出兵,静观其变! …… 相对于郢都的两眼一抹黑,熊午良了解的情况就明晰得多了。 熊午良靠在躺椅上,四仰八叉地躺得很舒服。 手里还握着一卷书信——正是洪石头借助青羽卫,千里传书。 “好个洪石头,果然手段了得。”熊午良伸了个懒腰,赞叹了一声。 蜀地现在有四股势力,其中巴人义军显然是熊午良扶植的势力。 其他三股势力,对于巴人义军来说都不算朋友。 即便蜀人义军目前与巴人义军有着相同的敌人,彼此间很有默契……但他们最后也未必愿意向楚人效忠。 但不管怎么说——洪石头的经略巴蜀,已经起到了非凡的效果。 无论怎样,现在秦国肯定比楚国要闹心得多了! 现在……要不要考虑插上一脚? 熊午良陷入了深思…… 斟酌了许久,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当初太子芈横那一闪而过的杀心,如同一根鱼刺一样,横在熊午良的心里。 这也是这么长时间以来,熊午良一直在降低自己存在感的原因。 他是真的不想去朝堂上争权夺利……劳资只想吃喝玩乐,当一个快乐肥白的蛀虫,在米缸里一拱一拱……你们咋就不信呢? 熊午良取来一张曲阳纸,提起笔,思考了片刻,开始给洪石头回信—— 经略巴蜀,对大楚来说意义重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