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1/4页)

略要地落入了清军的手中,长崎堡已然成为一座孤堡。

康熙四十二年十一月三日巳时二刻,日已近午,从云仙、谏早两地区出发增援长崎的藤原、三生家族的士兵合兵一处总算是姗姗来迟地到了上西山,或许是救援心切,或许是许久无战事,早已没了战斗的经验,这帮子倭兵竟然没有派出尖兵搜索上西山,数拥着沿着上西山脚下的大路向长崎堡赶去。

眼瞅着倭兵大部已然进了埋伏圈。李柯严峻的脸上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冷冷地道:“开火!”霎那间。早已准备就绪的清军拉响了预先埋设好地地雷,百余枚地雷在大路上炸成了一片,紧接着。架设在山头上的百余门火炮也同时开了火,百余发子母弹如同下雨般落入早已慌乱不堪地倭兵队列中,这一通好打,顿时将四千多名倭兵组成的援军炸得不知天南地北,死伤无算,人吼马嘶乱成了一片。

地雷、手榴弹这两样战争的利器正是胤祚旗下那些秘密兵器研究室所搞出来地新式武器,这两样武器结构简单,携带、使用方面。生产工艺也不算得复杂,以胤祚旗下众多的产业要生产出这两样东西也算是件简单的事儿。虽说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地雷的雏形。而明代时地雷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运用,至于手榴弹的雏形出现在北宋时期,也曾得到过广泛运用,但上述的地雷及手榴弹仅仅是雏形而已,无论是威力还是制作、携带上均有不便,而胤祚名下实验室制作出来的木柄手榴弹、各种步兵雷则是参照后世二次世界大战时所设计地德式手榴弹、抗战时期的拉发雷、绊发雷地式样研制出来。威力巨大、携带方便,运输上的安全性也极为可靠。

康熙老爷子不喜欢除了火炮之外的火器革新,因此尽管胤祚手中已然有了许多的新式武器却也没地方进行实战检验,这回征东瀛的兵马都是胤祚的心腹手下,胤祚便趁此机会让李柯部携带了一批新式武器进行战场检验,而东瀛士兵则很是荣幸地成了试验用“小白鼠”。此刻。眼见倭兵已然陷入极端地混乱之中。李柯抽出腰间的钢刀,高呼一声:“杀!”。数千大清官兵如同卷地怒龙般从上西山的山腰处冲了下去。

慌乱中的倭兵还没从中埋伏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突然看见山腰处杀下了众多的大清官兵,更是乱成一团,有地试图逃跑,有地试图抵抗,整个人群乱哄哄地挤来挤去。

“投雷!”随着一声号令,数百枚长柄手榴弹劈头盖脸地砸向了劫后余生的倭兵,顿时爆炸声四起,泥土与断臂齐飞,爆炸声与惨叫声共鸣,原本就因受到突然打击而士气低落地倭兵再也无法忍受此等打击,除了死伤的千余人外,剩下的三千多人马如同丧家之犬般溃散了开来。

这一战打得痛快至极,来援的四千余倭兵,除了脚快的数百人逃出生天之外,其余的不是当了俘虏便是成了地狱冤魂,李柯部则仅仅伤亡了百余人,除留下千余人继续把守上西山及看守战俘之外,李柯亲率主力直向长崎堡方向而去。此战用时不过半个多时辰而已,便已将来援的倭军尽数击垮,击毙壹千五百余,生擒近两千人,可谓之大获全胜。

申时一刻,李柯部与围城部队胜利会师,此时长崎堡下的清军陆军人马已达万余,无论是士气、兵器装备、战斗力、人数都已远远地胜过了龟缩在堡内的长崎守军。中军大帐内,胤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明日一早开始攻城,由李柯率击四正门,梁思泽率三击后门,并安排工兵连夜在堡墙外设置炸药堆,准备强行攻击长崎堡。

是夜,人心惶惶的长崎堡内一片的死寂,没有等到援兵的小太郎养生在大名府内大发雷霆,各“家老”、“大目付”面面相觑,手足无措,除了陪着唉声叹气之外,什么准主意也没有。小太郎六叶再次因为丢了大久保山炮台被训斥了一通,灰溜溜地刚回到府上,就听到下人来报——玉次郎来访,忙让下人将来客迎进门来。

玉次郎,自称来自江户,生意做得不小,为人甚是豪爽,出手大方,虽说不是武士,可一手刀法却甚是了得,据说跟“御三家”中的纪州德川家都有着良好的关系,来长崎行商竟然是手持纪州德川家的信物而来的,整个长崎没有谁敢得罪此人,尽管他的身份不过是个町人而已。

“大人,好久不见了,次郎向您问安了。”身材消瘦的玉次郎一见了小太浪六叶的面立刻躬身问安道。

“玉君客气了,值此多事之时,玉君此来可是有事?”小太郎六叶尽管心中烦闷得很,可还是很客气地问道。

“大人,中国人有句古话: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现如今长崎被围,援兵无望,次郎心中慌乱,不知大人可有脱身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