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 (第1/4页)

这场大海战还有得打的。

海军是按照胤祚地建军思想在一步步地向前走着,尽管目前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凭借着大清强大的经济基础,迎头赶上也算不得太难的事情,所需的只是时间罢了,但问题是即便海战胜了又能如何呢?总得依靠陆军去实现占领吧?就八旗军队那些大刀长矛和一些土枪鸟铳如何能去跟西方列强相抗衡?不错,胤祚是凭着前世的记忆设计出了先进的武器,但却遇到了一个大麻烦生产力水平跟不上武器的先进性,每一支枪地造价高得惊人,要想组成一支小分队容易,要想组建一支军队地话,按现在的生产成本,就算将国库掏空了也就最多只能装备一个师地兵力,这一点兵力能起什么作用?拉出去能打一场、两场仗,可能占领广大的亚洲地盘吗?显然不可能!车床、冲床?有了,虽然还原始一些,可车床的雏形却是出来了,钢铁产量也不是大问题,就连动力也不缺蒸汽机已经投入实用了,可问题是越先进的武器越需要精密,现有的机械根本无法大规模、低成本地生产“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面对着先进的武器却无法大规模列装,这无疑是件令人懊丧的事儿,可也没辙,胤祚除了在研发上加大投入的力度之外还真是没太多的法子好想,问题是战争不等人,不可能等到先进武器面世之后才打仗吧?胤祚等得起,别的国家可不会去等你,无奈之下,胤祚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凭着印象将撞针式的后装枪的图纸搞出个大概,让手下那帮子研发人员加以改进,好歹是设计并检验了样枪,也小规模生产了一些。

枪有了,炮也有了。可使用的人呢?先不说训练军队,重新编制军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就目前西线战事正紧地时候,根本无法就地换装。就算能马上装备部队,也能马上形成战斗力好了,又能如何呢?眼下大清的军事机构明显落后于时代,不光是人员素质的问题、武将选拔的问题,就是指挥机制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这所有地问题都必须胤祚自个儿去解决。要想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胤祚就必须迈过无数道的坎坷,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阿哥们地压力,如何解决好阿哥们就成了胤祚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现如今胤祚所掌控的大清比起另一个时空雍正所面对的大清来说要强上不少,别的不说。光是国库里五千多万两的存银就比雍正初年那仅有八百多万两强上许多倍,吏治上由于火耗归公的实施也略好于雍正初年,开展海外贸易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国库收入也不是雍正初年所能比的,八旗商号地设立也为八旗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有着如此多的优势,可有一条却是一样的阿哥们手中的强大势力。

阿哥们开府建牙这是大清的祖制。轻易变动不得,好坏却得两说:阿哥们开府建牙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有利于接班人地培养,阿哥们从小就能熟悉政务,又能经历政治斗争,窝里斗虽是内耗,可淘汰的都是些不合格的人选,最终能登上帝位的往往就是阿哥们中最强的那一个,从这一点上来说。==对于维持帝位的延续是有好处的,即便是有内耗也算是一种代价罢了,比起前明那种除了太子之外,其他皇子都当成猪狗来养要好得多。至于坏处嘛,可也不少,一者是阿哥们斗来斗去,心思大多用在互相争斗上了。政务必然会大受影响。再者新君上位之后,兄弟们又如何肯善罢甘休。如此一来,清洗乃至残杀有时就不可避免,新君一不小心就得背上暴君的黑锅。

若是老皇帝在位久了,阿哥们羽翼丰满地话,即便是老皇帝想要处置都难,更何况是新君。康熙老爷子在位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虽不像原本时空那般在位六十一年,可四十七年的时间已经接近半个世纪了,不单胤祚自个儿,其他阿哥的势力都已经庞大得惊人了,整个朝堂盘根错节,朝野间遍布阿哥们的爪牙,胤祚想要处理这帮子阿哥们着实是件棘手的事情,急还急不得,这让胤祚心里头憋得难受得很。^^^^

***,烦死了!胤祚气恼地将手中的朱笔重重地搁在了龙桌上,一脸子厌倦地起了身,在室内来回地踱着步,试图平静一下内心地焦躁。十天了,康熙老爷子去世了十天,胤祚也忙乎了十天,这些天来,白天拼着命地清理折子,晚上还得守灵,除了午间能正儿八经地小睡一会儿之外,胤祚就没个消停地时候,如此连轴转就算是铁打的人也要撑不住了,可问题是撑不住也得撑,谁让他是皇帝来着?

“去,给朕沏杯参茶来!”胤祚疲惫地揉了揉脸颊,对侍立在身边地李德全发了句话。

“是。”李德全躬身应了一下,倒退着便要出房门,冷不丁跟门外正要进门禀事的张廷玉撞了个满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