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 (第1/4页)

一干子上书房大臣传阅了一番周用诚与刘长鄂联手炮制出来的那份可行性报告之后,马齐第一个站了出来道:“圣上,此事属利民之举,理应可行,只是公文、军报的传递是否会受影响却尚不可知,若是分而行之是否更佳?”

“马大人所言有理,不过下官以为公文以官府之专用邮戳为记,军报也有专用之军邮,在投递之时并不与普通信函相混杂,再者,紧急军报、公文也都有专线传递,理应无事。”胸有成竹的周用诚不慌不忙地解说道。

张廷玉皱着眉头想了想道:“周大人,按你章程,从金陵到京师一封信平信要贴二角钱的邮票,十五天能到,快信贴四角,十天能到,特快贴八角,五天里送抵,本官有两个疑问,一者,如此资费能否抵上成本,二者,民众是否能接受如此昂贵的资费?”

“回张中堂的话,以平信而论,用马车统一发送,若是以一马车能载三万余封信的话,扣除成本还能得个每封信三分钱的利润,至于民众能否接受此等资费,下官做过调研,分别在金陵、洛阳、西安等数十地都做过排查,民众对于平信资费的接受能力还是能靠得住的,至于快信与特快,那是为商家准备的,只要能保证及时送抵,一般的商家都出得起这点钱。”周用诚平静地回答道。

……一起子军机大臣围绕着邮局的方方面面各自提出了些看法和疑惑,周用诚不慌不忙地一一解答,胤祚眼瞅着大家伙也没什么可问的了,便一锤定音地道:“罢了,这事情就先在报纸上登一下,另外在金陵、长沙、西安、成都四处先试行一下,总结经验之后再推向全国好了,军机处准备一下,配合总后勤部拿出一个邮政的律法,等全面推广之时,朕下明诏便可。”

第三部角力 第四百四十七章风云之舞台(一)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9…5…13 0:45:08 本章字数:3091

远卓四年九月初三,邮局在金陵、长沙、西安、成都试运行数月,大获成功,旋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邮政法公布,远卓五年正月十八,筹备已久的邮局体系正式投入运营,截至到远卓六年底,一年间,邮政体系已经遍布全国,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流通的同时,商业流通的脚步也逐步兴起,国内经济一片繁荣,国内贸易额急剧放大,尽管朝廷将原本的十一税降低为逢百抽八,同时取消了多处的国内关卡,但是国内贸易税收依旧高达两亿新元(折合两千五百万两白银),仅比海外贸易的三亿新元略少,比原本作为国家财政支柱的盐税、铁税还要高出一截,启动商业经济的基础已经初步具备。

远卓五年十一月初九,东瀛发生暴乱,长崎暴民攻击清军营地,但被早有准备的大清军队击溃,杀伤暴徒近千,缴获一批英制前装燧发枪,东瀛幕府向大清提出抗议,并派出部分装备了前装枪之军队向长崎发动试探性攻击,被大清军队击溃,获胜之后的清军乘势占领了云仙、谏早两处大名府。远卓六年一月二十日,英格兰使节向大清提出调解意见,希望大清能撤兵,被大清朝廷一口回绝的同时,以英格兰私卖武器给东瀛幕府为由,要求英方作出解释,迫于大清之强大,远卓六年五月十九日,英格兰向中方表示歉意,并表示将约束本国商人,不再售卖武器给东瀛幕府,然而在声明的背后则是悄悄加大了对东瀛幕府军的投入力度,试图通过武装、训练东瀛幕府军与大清作战。远卓六年八月十八日,大清驻东瀛分舰队与英格兰远东舰队第三分舰队在东瀛领海发生对峙,双方虽并未开火,但剑拔弩张、炮口相向,对峙约摸半个时辰之后。x英方舰队撤出了东瀛沿海。

截至到远卓六年十二月,军制改革已经初步完成,十万火器部队整训完毕,除四千人马驻守东瀛之外,四万人马卫戍京畿,原本的丰台大营、西山健锐营全部撤编,改为京师军区,其余五万余众开赴各地,帮助各地军队进行换装、整编,开始启动全面军制改革全国按地域划分为八大军区:陕甘军区、四川军区、两江军区、新疆军区、蒙古军区、福建军区、广州军区、京师军区。处新疆、蒙古两大军区暂时未作调整之外,其余军区全面开始大幅调整,淘汰年老体弱之不合格兵员,对原有之军官陆续分批进军校进修之后再根据学习情况另行安排职位;四大陆军军校已经全部投入正常招生。

随着邮局的逐步深入全国各地,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信息网络,作为朝廷喉舌的《京师纪事报》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了大批以撰稿为生地半职业记者,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都有这类半职业记者的存在。这些撰稿人除了稿费收入外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