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莱觥�

当年南陵国有四大武将之家,分别就是定国公府、建国公府、韩大将军府和安宁侯府。

这四府的长辈都是跟着太祖皇帝打过江山,有着过命的交情。

府里年龄差不多的晚辈们,更是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关系相当亲善。

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之间的感情慢慢开始发酵。

渐渐地已经是定国公府世子的李定邦对韩敏华有了不同寻常的情愫。

只是没想到,当定国公府向韩大将军府提亲的时候,却遭到了韩敏华的婉拒。

“原来定国公当年曾经向外公求娶过我娘啊!不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件很正常的事儿嘛!人家定国公都没记在心上,那徐氏倒上了心了?!这不是太可笑了嘛!”当司徒娇听完方氏将公开韩氏与徐氏之间那点陈年烂芝麻的事儿,真正是觉得哭笑不得。

听了司徒娇的话,韩氏哭笑不得,向着司徒娇伸了伸手,最终还是没舍得下重手,只是不轻不重地用手指戳了戳司徒娇的脑门,警告她别什么话都说。

方氏却摇了摇头道:“若只这事儿,还真算不得什么。嫁娶之事,本就是件你情我愿的事儿。可偏偏那定国公……”

定国公世子李定邦求娶韩敏华而不得的事儿,知道的人并不多,可是却在几年后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说起来这场风波本不该与韩氏有什么关系,却又实实在在与韩氏息息相关。

其起因是已经与李定邦成亲并育有一子的徐氏,在李定邦的书房内,发现了一幅李定邦珍藏着的画像,画像的主人公就是李定邦当年求而不得的韩敏华。

由于这幅画像的存在,让定国公府在向徐府提亲之前曾经求娶过韩敏华的事儿给摊了开来。

为此徐氏与李定邦闹了一场,韩敏华的画像自然是被徐氏撕了个稀巴烂,令原本就很淡的夫妻关系差点无法维系。

当时的定国公夫人手段了得,以一人之力将此事镇压住,并让风波控制在小范围之内。

不过却因此让徐氏将韩氏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知道了徐氏与韩氏之间这些陈年旧事,司徒娇觉得大致可以理清徐氏的心态。

前些年韩氏一直卧病不出,徐氏没那个机会对韩氏发泄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

最重要的是,那些年韩氏的日子过得比徐氏还不如意,正合了徐氏的意。

只是徐氏万没想到,自个的儿子会步定国公的后尘,同样看上了韩大将军府的女儿。

当日李俊廷向徐氏提起要求娶韩秀雅的时候,徐氏既惊且怒,万般挑剔,最后却扭不过儿子喜欢,丈夫认可,不得不屈服请了媒婆上门提亲。

徐氏本想着在合八字的时候,做些手脚,却没想到早就知道父母当年那些事的李俊廷对徐氏严防死守,亲自拿了两人的八字通过太子的关系,请司天监合了两人的八字,压根不给徐氏动手脚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章 起因

当李俊廷将司天监亲批的八个字“天作之合鸾凤和鸣”交到徐氏手上,徐氏知道就算她有再大的不乐意,这桩亲事她都得捏着鼻子进行下去。

这个时候,徐氏的心里对她那个没用的侄女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埋怨,明明接了她在定国公府住了两年多,最后却一事无成。

徐氏是见过韩秀雅本人的,若撇开是韩家女儿这一条,韩秀雅比起她那个侄女来,无论是家世、长相,还是为人处事,都让她十分满意。

只可惜韩秀雅姓韩,是她心头那根刺的亲侄女,这就让徐氏从心里难以接受。

可是再难以接受,比起让儿子打光棍,徐氏也只得按部就班地将婚事慢慢推进,没有一般做母亲的热情,在李俊廷看不到的地方偶尔还会有些拖拉。

不过就算如此,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这桩亲事终于进行到了关键时刻。

唯一让徐氏得意的就是,韩秀雅嫁入定国公府以后,徐氏可是韩秀雅名正言顺的婆母。

当媳妇的可不都得伺候婆母,给媳妇立规矩那可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如此一想,徐氏的心里可就舒坦多了。

不过徐氏也没放弃寻找韩秀雅短板的任何一个机会。

却没想到,在李俊廷和韩秀雅成亲前两个的时候,就给徐氏找到了这样的一个绝佳的机会。

其实司徒娇不知道的是,她自个在此事上也写下了不重不轻的一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