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页)

了小心,可怜一个半百老人,给几个小丫头打躬作揖,楞是留不住。

聂怀袖身为太妃最得力的心腹,在王府里等于半个主子,几曾见过这样不识抬举的丫头?当场就冷了脸,把太妃“拉家常”的嘱托也抛掷脑后,只说太妃有谕,传她们入府觐见。

几个丫头听了这话,吓得花容失色,其中一个年龄最小梳双丫髻的,竟然拔腿就跑。

聂怀袖这回是真的恼了,她平生最恨不敬太妃的人,喝令一帮仆妇把她们押上马车,然后车门一关,不顾她们的哭喊求饶,赶猪一样赶去了王府。

负责“欺负”她们的人见势不妙,紧跟着招了一辆车子去苏城,把这事告诉了戚长生。

俞宛秋刚从戚长生那里得到准确消息。世子已经获救,目前待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养伤,只是暂时没法前来相见,叫她不要担心,且耐心等待。

高兴了没一会儿,丫头又被太妃捉去了。

按原定计划,今天本该是她们离开揽月山庄的日子。兰姨一大早就跟厨房交代,好好准备两桌菜,欢迎几个丫头回归,她连新被单都铺下了。谁曾想,她们在山庄待了几个月都平安无事。临到要走了,却惹出了太妃。

俞宛秋和戚长生紧急磋商后,两人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以太妃之尊,没必要跟几个丫头过不去,太妃不过想借此引出她们的主子。所以他们推测,多半是俞宛秋在苏城的消息被人报给了太妃,太妃想见见她,可又抹不开面子主动传见,居然以这种方式逼她现身。

当然,也有下马威的意思在,目前只有几个丫头在王府名下的山庄里,找她们的碴儿比较容易,所以,先拿她们试手。

按戚长生的说法:“这是件好事,太妃若真想对付姑娘,暗地里多的是办法,何必这样明刀明枪的?太妃会这样,正说明她对姑娘的想法变了,或者,想借这事,试试姑娘的胆量与为人?”

俞宛秋便问:“太妃知道世子目前的情况吗?”

戚长生寻思了一会后说:“应该还不知道。本该去上京为质的世子忽然失踪,朝廷那边肯定也将信将疑,王府里只怕眼线密布,太妃和王妃稍有一点喜色,就会启人疑窦。说句不该说的话,就是要她们急病,才能造成世子确实失踪的假象。”

“嗯”,俞宛秋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她此刻住在王府,戚长生也只能继续瞒着她,但这样一来,“太妃就不可能还有心思考察我的为人怎样”。孙子都不在了,还考察孙子的准女友有何意义?

戚长生点了点头说:“不管怎样,太妃肯明着来,总是件好事,以后姑娘就不必遮遮掩掩地过日子了。”

俞宛秋苦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是这个道理没错”,原来被人明着对付还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就不知道太妃把她引去王府,究竟意欲何为?

匆匆赶到王府,那边早有人等在侧门了。也不知转过多少道回廊,眼前出现了一座花木扶疏的院落,俞宛秋抬头一看,挂的牌匾是鸣兰院。

心里不由得纳闷起来,戚长生不是说,太妃的住处叫春晓堂吗?

————————分隔线

昨天有同学给我投了最差评价票,很受打击。

接着又有同学投了50张pk票,立马傻掉。

这冰火九重天的洗礼啊。

据说我已欠了3更,今天最少补上1更,努力向补齐2更奋斗。

同人卷 第一百二十二章 曾氏布疑

第一百二十二章 曾氏布疑

王妃曾氏自从那个血腥的夜晚之后。整个人就变得神神叨叨的了。

刺客上船不久,她就被儿子的手下强行带到岸上隐蔽处。她想跑回去找儿子,才一靠近岸边,就看见有人被一刀劈掉了脑袋,咚地一声掉进河里,激起一片水花。她吓得腿发软,根本迈不动脚步。

船上的人很快打到了岸上,曾氏总算看到了儿子。夜色中,儿子的白袍格外醒目,上面的血迹更加醒目。

然后,幸存的仆人来到她身边,他们劝她,留在原处只会拖累世子,反正帮不上忙,不如早点离开,也好让世子安心。

于是,她带着仆人先回府了。虽然一步一回头,心里却是有几分安慰的,儿子总算没有躺在船舱里任刺客砍死,他还是那么勇猛。她就知道,儿子从小百毒不侵。那点药根本伤不了他;她就知道,她没有害儿子!

可回府后不久,就听到了世子失踪的消息。虽然不是死讯,可世子的手下全部尸横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