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见到瞥向自己,高俅立刻起身对着赵佶行礼道:“禀皇上。臣有一法可暂缓燃眉之急。”

“哦?高爱卿有办法可尽管道来。”赵佶略带几分欣赏地看了高俅一眼,毕竟高俅是他从端王府带出来的人,他能有出息也算是给赵佶脸上添光了。

高俅拱手道:“谢皇上。臣的办法就是先由臣出兵将难民驱逐回山东,谨防他们叛乱。然后咱们再从江南等地调去每年的税粮先行应急。”

“出兵驱赶难民?”赵佶微微皱了皱眉。他不是脓包,心里很清楚这样很可能官…逼民反。但一时间他也没想到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有些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蔡太师,你认为这个办法如何?”

蔡京略微沉吟,然后说道:“如果实在筹集不到赈灾的银两,那么这也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至少能保证难民不会涌入汴京,汴京可暂报安稳。”

听到蔡京也支持高俅的意见,赵佶点点头:“好吧。既然如此,那……”

“绝对不行。”刚刚端着参茶混进垂拱殿的梁薪忍不住出声道。

所有人都看着梁薪愣了愣,一开始大家除了蔡京之外其余人还不认识梁薪是谁。但后面一看梁薪所穿的都知蟒袍,高俅等人顿时知晓原来他就是刚上任的内侍省都知梁薪。

高俅跟梁薪是有过节的,梁薪侮辱他义子高衙内的事他一直记在心里。以往是因为有杨戬在他不敢那梁薪怎么样。但是现在杨戬远在燕京府,他才不怕一个刚上位的小小六品都知呢。

高俅毫不客气地斥道:“大胆,此处朝臣议事,你一个小太监居然敢妄议国政?”

梁薪皱眉看向高俅,虽然他是第一次和高俅见面,但有关于高俅的一切他西厂内早有档案记载。梁薪冷笑一声道:“高太尉言重了。在下议的不是国政,而是人事。山东大旱,百姓遭殃。我作为大宋的一份子,我自觉有义务也有责任关心此事。”

“关心此事归关心此事,此处是垂拱殿,哪里有你说话的资格?”高俅冷言讥讽道。

“大胆!”梁薪沉喝一声道:“正如你所言,此处是垂拱殿。你当是你家吗?皇上都还没说是否准允我说话,你却开口斥我没有说话的资格。难道你是认为你能代表皇上发言吗?”

“我……”高俅一时语结,他没想到梁薪倒打一耙的功夫这么厉害。他看了赵佶一眼,立刻跪地说道:“皇上赎罪,微臣绝无僭越之心,只是一时失语,口不择言而已。”

赵佶摆摆手道:“好了,如此危急关头你们两个还争什么。高俅起来吧。梁薪你也说说为什么你认为高太尉的方法不可行。”

梁薪回过头对着赵佶行礼道:“皇上。遇及天灾**,朝廷只能出面赈灾安抚人心,又怎么可能出兵驱赶难民呢?如若一个不慎,再加有心人挑拨,难民们必将群起叛乱,届时损失绝对是赈灾所用的十倍不止啊。”

“哼!区区乱民又能掀起什么样的风浪?再说了,朝廷不是不想出面赈灾,但是这总得有钱才行啊。八十万贯,你有吗?”高俅不屑地讥讽道。

梁薪转身冷冷地看了高俅一眼,心中极为看不起高俅。北宋六贼之中并没有高俅的名字,并不是高俅不够坏,而是他还不入流。六贼之中,哪一个不是惊才绝艳之辈。高俅这厮以一个市井小混混出身混到今日得登高位,完全是机缘巧合外加溜须拍马不顾廉耻,实际上一点能力都没有。

看着高俅一脸不屑的神色,梁薪头脑一热道:“好!八十万贯而已,就由我负责。”

“由你负责?你以为是说句话就可以的吗?灾情如火,如今你大话连篇夸下海口,届时拿不出钱怎么办?”高俅很明显是和梁薪杠上了,对着梁薪像恶狗扑食一样穷追不舍啊。

梁薪咬咬牙回头对着赵佶行礼道:“皇上。微臣需要三天的时间。如果三天之内微臣筹集不到八十万两,那么微臣甘愿献出项上人头。”

“梁薪。高太尉说的对。灾情如火,你当真有把握?”赵佶对梁薪颇为喜爱,并不希望他就这样折在高俅的激将法手里。

梁薪此时神色平静下来,他拱拱手道:“皇上。微臣绝不敢拿这江山社稷以及山东数十万难民的生死存亡开玩笑。就三天,如果筹不到八十万贯白银微臣愿以死以谢天下。”

“这……好吧,那梁爱卿,赈灾款项这事朕就全倚重于你了。”赵佶自然是希望梁薪真能拿出钱来的。他不想砍梁薪的头,同时砍他的头也对赈灾这件事毫无帮助。

梁薪点点头道:“请皇上放心,微臣一定完成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