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 (第1/4页)

所谓的猛火油其实就是石油,在北宋的时候已经有了石油这样的叫法,而最开始提出这个命名的便是翰林学士沈括沈大人,这位北宋历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对于石油的运用,北宋的时候已经开始进入到普遍的运用当中。在北宋的军队里面大部分都装备着一个利用石油进行连续喷火的喷火器,即猛火油柜。

它以猛火油为燃料,用熟铜为柜,下有4脚,上有4个铜管。

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三斤左右。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

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洞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成烈焰,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或在水战时焚烧浮桥、战舰。

从此可以看出,北宋已经开始在大范围使用石油了,而梁薪在兵库房里也确实找到了不少猛火油,于是乎使用了眼下这个方面。那些竹子实际就是一条条管道,火油倒进这些管道之中将江南大军圈在里面,然后……

“勜”的一声。火焰腾起来,刚刚还平平静静的地面如今一下变成了火海,梁薪右手一挥大声吼道:“射!”

“嗖嗖嗖……”第一轮弩箭立刻对着天空射出去,弩箭射到空中以后又快速落下,即便是穿着铁块盔甲弩箭也能轻易穿透射进身体里去。

人在火海当中哪里还能想到什么攻击和防守,他们只知道自己想跑出这片火海,但是前后左右全都是人怎么跑也跑不出去,最后不知道是谁先红了眼,从腰间抽出大刀就开始乱砍,凡是拦他去路者一律砍杀。当然,这样的人没砍几下就会被另外的人乱刀砍死。

第三十六章 经验之殇,庆功酒宴(第二更)

漫天箭雨自天空落下,那“嗖嗖嗖”不绝于耳的破空声听上去就好像阎王爷的催命声一般,江南大军听见这声音就胆寒不已。

如同孙运筹所担心的那样,王秀吉的确是太年轻了,经验太过浅薄。如果是孙运筹带兵看见那些壕沟和竹子,虽然他不一定能猜得到那些竹子是拿来干嘛的,但是本着小心驶得万年船的心态他一定不会冒然将所有军队带入竹子能圈住的范围内。

另外以孙运筹的性格更加不会被梁薪略施小计气两下就下令攻城以致大军深入,作为用兵之人,随时随地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平稳的心态这很重要,而谨小慎微的性格更是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法宝。王秀吉只不过是胜过几次小仗所以就内心骄傲自满,他实在是太低估了梁薪,并不知道梁薪是怎么吃人不吐骨头的。

王秀吉并不知道,他还没和梁薪见面时兴许连梁薪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而梁薪则在还没和他见面的时候就已经将他所有的经历,性格,个人实力,爱好等等内容了解的一清二楚。并且他派的探子一路上都跟着王秀吉他们,王秀吉每走一个地方都会有飞鸽传书传回来交到梁薪手中。

从王秀吉与梁薪见面开始,梁薪就一直牵着他的鼻子在走。等到王秀吉带领着大军深入以后,火油流淌出去,江南大军顿时被围在了火海之中,根本就退不出去。

一阵慌乱以后王秀吉大声喊道:“冲啊!所有人攻上城楼,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攻上去!”不得不说王秀吉还是有一定军事才能的,他知道如今自己后退的话肯定会军心丧失,并且损失惨重。

但是他很快转变了观念,直接命令所有军队开始攻城,这样一来原本的火海就变成了逼迫江南大军背水一战的动力。

可是有勇气真的就代表能拥有一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江南大军的云梯都已经被烧毁了,二十五万大军只能在城楼下站着给梁薪他们当靶子。

王秀吉以为只要冲破南薰门的城门就好了,可惜他不知道的是自从当初汴京城被辽金大军攻打过以后,南薰门的城门就进行了整改。城门外面虽然是一层木,但是里面却夹的是铁板,等闲根本不可能将城门破开。

城楼上的士兵们好像是在练习弩箭的射击技术一般,从一开始的朝天抛射三人轮替,到后面来已经成为了一个接一个的乱射,大家纷纷在那里练习着自己的准头,难得能够拿人当箭靶,不能浪费不是。毕竟大家都知道嘛,浪费是可耻的行为。

看见城楼下的尸体逐渐堆积起来,王秀吉这才开始有些慌了,他摇摇头道:“不行,不能再攻城了。”王秀吉急忙叫道:“来人啊,鸣金收兵,赶紧鸣金收兵!”

此时猛火油也慢慢烧的快差不多了,南薰门外的那一片平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