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1/4页)

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亦见消耗。”可见薛家早在薛讯薛诰时便已经分家各过,在京的一切店铺买卖与皇商地位已经由薛讯继承,而薛诰则继承了商人本分—云游四海,各处买卖,可见并没有固定的店铺,与一般商人差不多。

但是薛诰又不同于一般商人,在原著的第五十二回中所透露的“西海沿子上”“通事官”等,这些都是专门四处搜奇货珍货异货的商人。可见薛诰并不是一般的各处买卖,虽然广游天下,但是也是有能力的,把海外珍奇带回凤朝。

林海找薛诰也不为什么,就是为了薛家的商家底蕴。

商家底蕴?

这东西听起来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就如同人际关系一样,做什么事情都得先搞好关系这经商也是一样的。苏州林家有专门负责商业的人家,也有些是出海做生意的,但是这些和林海这边没有什么关系,林海也不好意思的厚脸皮去拿这些东西把!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东西方的贸易利润有多大,而且凤朝的商人地位比起前朝来也得到了一些改善,起码有一点,就是不禁商籍科举了,也不会禁止人家坐轿子什么的,因此,商业其实发展很蓬勃,当然,官商勾结这种事情也是少不了的。

当海贸兴起的时候,一些胆子大的甚至将生意都做到欧洲那边去了。

林家同样有两艘船加入了远洋船队,侥幸没有碰上太过强大的风浪,虽说一些丝绸淹了点水,不过,就算是这样的,放到欧洲那边也卖了个好价钱,大赚了一笔。

可是这事不关林海这边的事情呀!林海对着这个东西方的海贸交易也是眼馋的不得了,银子谁都不会嫌多,但是他又不想去搭苏州林家的路子,于是只能想到薛诰这人了!

谁说敌人不可以变成朋友,当有足够的利益时,生死大敌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而且对于薛诰这人林海还是挺看重的,其实四大家族的人,都是后辈不给力,现在的管事人还是挺有本事的,像:王子腾、薛讯···…

林海敢用薛诰,就是因为薛诰和薛讯有龌龊,而且还有野心。更重要的是,林海敢用自己的脑袋担保,薛家的通政司的密探工作,肯定不在薛诰这里,不然王家和甄家不会善罢甘休的。

若是薛诰手中握着通政司,林海发誓他死都不会去招惹薛诰的,就像薛讯一样,虽然薛讯对林海也示了几次好,林海就是当做眼睛瞎了,没有看见。

这薛诰和薛讯的龌龊说来也简单,两人都是薛家老爷的嫡子,当年薛讯娶的是王家的女儿,而薛诰了,娶的就是一般人家的女儿。这让薛诰感觉到不平,都是一样的嫡子,凭什么婚事差距那么大呀。之后薛家老爷去世后,薛讯在薛姨妈的枕头风的吹鼓下,和薛诰分家了!

本来分家这事也没什么,毕竟家里面的老人都去世了,还不分家做什么,可是偏偏,薛讯是按照三七分的,而薛家老爷的遗嘱是让他们两兄弟五五分,因此这两人的那是大吵了一架,若不是还顾及到薛家的名声,这薛讯和薛诰都想玩绝交了!

最后薛讯凭着王家的势力,力压了薛诰一把,家产三七分了,这让薛诰对于薛讯很是不满,不然他也不会去做跑商了,毕竟薛家在金陵还是有点面子的。

要说薛诰这人了,比薛讯看得要远一些,原著中,薛蝌是读过不少书的,据他说,他当年本想要参加科举的,不过天资有限,勉强过了县试之后,便屡屡落第,最终歇了这个心思,专心帮着长辈打理家业。

可见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薛诰比薛讯看的远,商人始终都是商人,皇商也是商,因此薛诰知道改变家族的成分,就必须让后代上进,这个时代唯一的上进方式就是读书考科举。

林海就是看重了薛诰这一点,既然他有野心,想着让自己的后代从‘士农工商,的最后一位,变成第一位,那么林海就有办法搞定他。

在江南,林家的名誉那是没说的,绝对是属于名门,而且虽然表面上不显财富,但是人家会读书啊!这几年老是可以听到这林家谁谁谁又中了秀才了,谁谁谁成了举人了,外头也有几十个当着官的,虽然不怎么大,可人家还有京城的这一支撑着呢!还真是有底气的。

关键是林海还有杀手锏,就是林家的学堂,林家的亲戚很多,但是林家学堂却是只对林家子弟开放的,别人就是再这么羡慕嫉妒,也没辙。别管你是打着什么旗号,反正不是林家子弟,就被想进去读书。

要是薛诰或者是族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