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页)

——“丞相有十胜,袁绍有十败。”

“哦?奉孝试言之。”

所谓“十胜十败”,就是说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郭嘉清了清嗓子,开始侃侃而谈,一口气说了三分钟,茶都不喝一口的。

荀攸坐在一旁,配合地做倾听状,还要不时点头,表示他非常之认可。心中吐槽郭嘉你真能扯,若在两千年后,你写报告绝对是一把好手。

其实,什么“道胜”、“义胜”、“治胜”BLABLA,都是虚的,用来堆砌排比句而已。总结起来就是说,曹操比袁绍会用兵,会用人,虽然兵马不如袁绍多,但一定能把袁绍打败。

再其实,这番话最大的作用在于——听起来高雅啊!激励人啊!一说出去,曹操十项全能,处处都比袁绍强,多有面子!

曹操拍案:“奉孝此言,令吾无忧矣。”

“袁绍兵势浩大,不可正面力敌。我军宜分而击之。”

官渡之战,荀攸以前在各类游戏中都模拟过,因而到了实战,对地理和战况一目了然。建议道:“袁绍领兵驻扎黎阳,逡巡不进,等待我军备战,已经失策。丞相可引大军至黎阳,先筑深沟高垒,准备据守,到时观看地形,再定应变之策。”

“善。”

曹操当即点将,领曹仁、夏侯惇、张辽、徐晃等人引大军出征,命于禁、李典屯兵河上,谋士则携荀攸、郭嘉、贾诩、刘晔等人,留荀彧、满宠坐镇许都。

“丞相,出发之前,可要誓师?”荀彧建议道,“袁绍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丞相也该鼓舞我军士气。”

“恩,而且要请陛下来。”曹操点头。现在是搬出小皇帝来加BUFF的时候了。

誓师的仪式很简单,曹操不是好大喜功的人,懒得像袁绍一般又祭天又祭地的,搭个台子,请出小皇帝坐镇,他在台上发表一通演说,大手一挥:“出征!”

旌旗猎猎,鼓角声声,高台之上,只有曹操一人。下面的荀攸郭嘉等人齐齐仰视,颇有在□城楼下仰视国家领导人的感觉。

这万人之上之人,便是他荀攸的BOSS。这么想来竟觉得颇为荣耀。如果不穿越而来,怎会体验到这样荣耀而又甜蜜的感觉。

“报!袁绍围攻白马,守将告急!”

这已是第三封告急信了。看来白马真是到了紧要关头。

白马是沿岸重镇,必须守住。曹操此番出战,首先就要解救白马之围。

曹操在马上看了告急信,沉吟道:“袁绍以颜良为先锋大将,此人骁勇难敌。公达可有计对付?”

荀攸紧跟在他身后,闻言道:“我军可以先进军延津,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如果成功,便可在半路突然转向,突袭白马。颜良勇而无谋,必然不备。”

“好,就依公达之言。”

曹操进军延津,虚张声势。放出风声要渡黄河。

其实以曹操的兵力,只能隔河据守,主动跨河进攻那是找死。但袁绍没有想到这些,见曹操进军延津,便也分兵去迎敌。

曹操听闻袁绍分兵,立刻率军转向,日夜兼程,去救白马。

一路行来,隔河见到袁绍军的旗帜,遮天蔽日。浩大的队伍遍布山野,蔓延到天边,看不见尽头。

曹操勒住马缰,看向河岸。荀攸也随之勒马,道:“丞相?”

可以看到曹操脸色凝重,一手紧握缰绳。再仔细看些,甚至能清楚看到他凸起的指节。

说没有压力是假的,这种情况,是个人就会怯敌。

荀攸提马往前一步,低声道:“丞相……”

曹操回头看了他一眼,荀攸立刻投出一个坚定和鼓励的眼神,虽然他对此不很擅长,那眼神更像是在瞪眼睛。

曹操对他点头,似是自语又似是说给他听:“我早说过,公达,奉孝,当世无对。有你们在,天下亦可定。”

“丞相放心,此计必成!”

恩,虽然我是个冒牌的,但这种时候就当自己是正版好了……

前方就是白马。

曹操扬起了手,随即猛地向下一挥:“擂鼓!”

“杀!杀!杀啊!”

骑兵当先,呐喊着冲出。步兵紧随其后,弓箭手在箭头点火,开弓放箭。

尘烟高扬,火光遍野,刀枪之声不绝于耳。

曹军的突然到来,让颜良军猝不及防。尚未缓过神来,曹军已经冲入他们营中。

“丞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