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页)

朱由检的政治城府,当然不是杨鹤能够比拟的,一句话就将杨鹤刚才那说了一大篇,其实除了诉苦之外,什么具体内容也没有说的事实给道破!

杨鹤暗叫一声厉害,换了一副严肃表情,“果然是王公公的外甥,检大人虽然年轻,日后必能够高居庙堂之上啊!是我大明的人才!检大人,好,老夫就说清楚,老夫,也赞成洪大人。”

傅永淳一下子跳了起来,“杨大人!我看错你了!你怎么能够这样想?你这是要将大明往死路上推吗?你知不知道,一旦这里的风声传出去,整个大明将天下大乱!你担得起吗?谁能够担得起?皇上自己也担不起这么大的干系!就算是按照你说的,大家都逃走,将韩城整个的留给反军,那也比这点好!您是不是舍不得这乌纱帽?”

杨鹤也怒了,“傅大人,你不要这样,心平气和行不行?这不是在商量的吗?这不是检大人问我的意思的吗?你这个样子,大家怎么商量?我走还不容易吗?不是为了朝廷,不是为了皇上,我来这里做什么?我这把年纪了,何苦要自告奋勇来做这事?我安安稳稳的,只要不是当众辱骂皇上,怎么样朝廷看在我四十多年为官的份上,我也能安然的告老还乡吧?”

杨鹤也说的来了劲,一副委屈非常,老泪都出来了!

傅永淳泪流满面的拉着检荀楼的手,“好,检大人,现在我们三个都说了各自的看法,你说说看,到底应该怎么做?如果你们硬是要按照洪大人说的去做,我现在就死在你面前!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一时间四人之间的气氛诡异到了极点,此时没有政见之分,没有门户之分,四人是单纯的在处理粮荒和灾民的问题上面发生了纠结!

洪承畴睁开了眼睛,看向了戴着面具的这个少年!杨鹤和傅永淳也盯着面具后面的那双眼睛死劲的看,似乎,三个人都想看透,这双眼睛背后的意思!(未完待续。。)

第0296章 读书人当明理

崇祯皇帝朱由检此时也没有理出来一个头绪,没有发生的事情,很难去评估危险指数,他自己才是真正的能够做到听清各方意见的人!傅永淳说的没有错,如果按照洪承畴说的去做,即使能够暂时的将陕西大乱给压住!那么,日后全国必定天下大乱!到时候,很难说这次的压制,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但如果按照杨鹤开始说的逃跑,这就更加不妥了!一省大员放弃府衙逃跑,这传出去的话,让朝廷的威严何在?整个反军不是要备受鼓舞?大家都可以起来造反了吗?

皇帝刚刚要说两句,杨鹤的亲兵在门外道,“大人,您能出来一下吗?”

杨鹤大怒,“不是跟你们说了,几位大人和老夫在谈事情,任何人不得打扰?好大的狗胆!”

杨鹤的亲兵在门外小心翼翼道,“大人,傅大人和检大人带来的随侍中,有人对咱们安排的饭食和住宿都不满,说是您的晚辈,吵着要见您,我说让他们等着,他说跟您是父子感情,我怕耽搁事情,只得……”

崇祯皇帝朱由检皱了皱眉头,暗道张伟业不至于不懂事到这个地步吧?为了吃住也值得吵闹?却没有做声。

杨鹤用眼睛询问傅永淳,他跟检荀楼才认识的,当然知道不可能是王承恩的外甥带来什么自己的晚辈。

傅永淳会意,“是张伟业和郑鄤,刚才城外风大,可能他们刚才不想让您多吹风。是以。在城外没有来拜见。”

杨鹤哦了一声。这两个人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和两个人的父亲都算的上是至交好友,但他跟张有德的性格不合,也仅仅是场面上的事情,张有德私下里,并不喜欢跟人接触,倒是跟郑鄤的父亲感情较深,“算了。不说了,既然他们也来了,先吃饭吧。你去让他们进来吧,都叫进来,一起用饭。”

亲兵答应一声,去了。

杨鹤不想让检荀楼看笑话,毕竟,他还是将两个小辈看成是自己人的。

惹事的当然是张伟业,但他确实不是因为吃饭和住宿的问题。他的气量,和修养都不可能小到了这个地步。其实从修养上面来说,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知道。他真的也就是贩夫走卒的修养,因为在现代呆的时间要远远的长于在古代的时间,他作为一个农村干部,长期在乡里面,已经养成了一套农村干部的习性了。

所以,他是皇帝能当,乞丐也能做!

张伟业,郑鄤,张老太太,郑月琳和张慧仪五人在亲兵的带领下进入了后堂。

杨鹤正襟危坐在饭桌的主座,看见了张老太太便也起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