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秋日 (第1/2页)

常池曾经听堂姐贴身的那个丫鬟小环提起过,堂姐夫曾经送过一顶宝髻给堂姐,上面镶嵌了十颗鸽子蛋大小的南洋珠,价值连城,他自幼在王府长大,奇珍异宝见过不少,不过如此贵重的首饰出现在民间也是第一次听说。

众人不由得赞叹缘妙不可言,又让常池一定有机会要把他的堂姐夫柳承志带出来,跟大家结识一下。

杜长风静静地听着他们高谈阔论,这些个结交名士和金玉满堂,似乎和他现在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他是稀里糊涂被选中的仪宾,未来的日子会怎么样,要等到了那一天的时候才知道。

他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且过一天算一天吧。

而坐在他旁边的伍九龄,听着常池夸赞着他的堂姐夫,却吃了一惊。

那日在房山见到的那座庄园,柳承志只说是他舅父的产业,却不知道他自己就是江南的大财阀。

亏他在王爷面前还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入赘到王府的。

想到的是自己不仅错过了一个仪宾的名分,更错过了和集荣华富贵于一身的这么一家人成为亲戚的机会,伍九龄就越想越来气。

都怪他身旁这个叫杜长风的穷酸小子!

但是没有杜长风,他依然会有其他竞争对手,而就像李进忠说的那样,如今木已成舟,还有什么办法呢?

今天众人兴致都很高,不免多饮了几杯,到了结账的时候,好几位不胜酒力,都已经醉倒了。

常池想到叔父出征不在王府,堂姐和堂姐夫好说话,便也跟着多饮了几杯,酒保说了两遍多少钱的时候他才听清楚。

“今天大家都高兴,这顿酒还是我来请吧。”杜长风一向比较有控制力,但是今日也有些微醺了。

他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叠面额不等的银票,翻找着合适的数额,却不料一张小小的纸条从手上飘到了地上。

他没注意到,其他喝得东倒西歪的公子也没注意到,而基本没怎么喝酒的伍九龄看见了。

他马上用脚踩住,趁着这几个喝得酩酊大醉没人注意他的时候捡了起来,发现上面有字,而且字迹娟秀,似乎是个女子的笔迹……

伍九龄马上想到了好几种可能『性』,不过直觉和好奇心让他趁机收起了这张纸条,他警觉地看着杜长风,似乎依然在专心数他的银票,便放心大胆地把纸条带走了。

等回到客栈,伍九龄才将纸条拿出来一看,上面清晰地写着:重阳节,雁栖湖畔相思亭。

落款的地方只写了一个“如”字。

如?

轩如?

他只想到了这一种可能『性』……

这是郡主写给杜长风,邀约他私会的纸条啊!

一股妒火从下往上,直冲脑门,伍九龄愤怒地将纸条撕了个粉碎。

不过他想了想后,又把纸张的碎片拼了起来,在灯下仔细地看着……

忽然他有了一个主意!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初七。

崔六爷像往常一样在极乐斋赌坊里巡视着,已经快到日落了,赌钱的人渐渐少了。

中间的那桌骰宝零星的还有几个人在,伍九龄今天也来了。

有输有赢,他似乎没输多少钱也没赢多少钱,但是这个时辰了,他还是没打算走。

“伍公子,今日手气如何啊?”他是明知故问,有意找话说。

“不好不赖。”伍九龄今天显得特别放松,仿佛他根本不在乎输赢。

崔六爷玩味地看了他一眼,转身准备离开,却被伍九龄勾住了脖子。

“崔六爷,想不想发一笔横财?”伍九龄低声问道。

“哦?你有门路?”崔六爷一听到“横财”,眼睛里便放出了光。

伍九龄附耳向他细细道来自己的计划。

崔六爷听完一惊,说道:“就这么简单?你一个人就能办到,还需要我们弟兄几个?”

“这个事啊,我一个人是办不好的,还有就是我跟你说……”伍九龄又继续把更周详的计划告诉了他。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东安王府。

王爷出征去了朝鲜,家里按照辈分来说,最大的主子就是轩婉县主和她的丈夫柳解元了。

蔡姑姑依然像往常一样把王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只是每日汇报王府事物的对象,从朱翊钢改成了轩婉县主。

不过据说县主之前在柳府也是当家的,所以精明着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